「我吃的也不多啊?為什麼容易胖?感覺喝水也會胖!」很多人心中都有這樣的吶喊,在減重的過程中,好不容易減了 2 – 3 公斤,就減不下來了,不是不想堅持,而是看著體重計上的數字,令人挫折。碰到這樣的情形,可能是因為你沒有對症下藥,所以無法從根本改善易胖體質,體重容易停滯或是復胖,這篇文章將分享易胖體質原因與改善方法!
(圖片來源:Photo by Volodymyr Hryshchenko on Unsplash)
易胖體質的原因
錯誤的飲食
吃錯食物,造成身體「慢性發炎」,讓你瘦不下來!慢性發炎影響代謝功能、腸胃消化功能、荷爾蒙調節等,使熱量不易消耗,造成脂肪累積,長時間惡性循環,就形成易胖體質。
尤其現代人因工作忙碌,「外食」佔大多數,大家幾乎天天一杯飲料,高油、高糖、或太多化學添加物,皆容易加劇發炎狀態,提升肥胖風險。建議應避免精緻澱粉、含糖飲料、油炸辛辣、或各式加工零食點心。
荷爾蒙失調
當體內荷爾蒙分泌過高或不足時,會影響身體的代謝功能、月經週期等,進而造成易胖體質!但荷爾蒙分泌異常,並不是肥胖的直接的原因,也不會馬上就造成體重上升,幾項常見的情形舉例如下:
- 皮質醇(可體松)過高:面對壓力或長期睡眠不足時,會增加分泌以分解轉換體內儲存的資源協助面對外來壓力,提高注意力,若分泌過高,會抑制胰島素作用,血糖無法正常進入細胞,細胞會覺得缺糖,引發人想吃甜食抒壓的慾望,糖份攝取過多容易造成肥胖。
- 飢餓素過多:睡眠不足會導致飢餓素分泌量提高,提高食慾;同時會導致瘦體素下降,代謝變差,當進食量上升但熱量消耗得慢,就會造成肥胖。
- 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腺分泌不足造成代謝變差,身體無法有效消耗熱量,導致脂肪量上升,時常伴有水腫情形。
肌肉量過低
節食不是好方法!未攝取足夠熱量,會造成肌肉量流失,引發基礎代謝率下降,影響減重成效及容易復胖。依據衛福部國健署分享,維持肌肉量就能維持基礎代謝率,若肌肉量過低,基礎代謝率下降,體內未被消耗的熱量會轉為脂肪!所以別只關心體重計上的數字,重要的是維持或提高肌肉量,才是揮別易胖體質的關鍵之一。
中醫談易胖體質
(圖片來源:Photo by i yunmai on Unsplash)
肥胖評估條件|數據參考
- 外型觀察:一般我們會觀察的部位有腰圍、臀圍、大腿、手臂,常見肥胖為腰或臀圍超過標準;但也有部份情形是外表看起來不胖,但全身肌肉量含量過少,代表體脂率過高,也是肥胖的一種。
- 身體質量指數(BMI):最常見的初判條件,定義為「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但這個指數並未考慮體脂肪和肌肉的含量比例,所以 BMI 超標並不等於就是過胖。有健身習慣的人,BMI 超重,但身體脂肪比例低時,則不需要減重。
- 腰圍:依衛福部國健署資料顯示,腰圍過粗代表腹部脂肪堆積,間接反映內臟脂肪過高的問題,影響人體代謝,一般男性腰圍≧ 90 cm;女性≧ 80 cm,皆是腰圍超標。
- 腰臀比:「腰圍除以臀圍」,主要用來衡量腹部肥胖程度,一般男性腰臀比≦ 0.9;女性≦ 0.85 為正常數值。
- 體脂率:指的是人體脂肪含量佔體重的比例。依教育部體育署資料顯示,一般男性體脂率≧ 20%;女性≧ 30%,則是體重過重。
易胖體質類型|對症下藥
中醫師分享,想要調整易胖體質,必須要有數據參考,透過上述幾項數據測量以確認肥胖程度,才能設定清楚的減重目標,再加上體質判斷,才能制定出有效、可行的減重方案。一般來說,肥胖者可能有胃熱、脾虛、肝氣鬱結、氣血不足的情形,症狀與調整建議請參考下表。
延伸閱讀:氣血不足?中醫血虛調理讓你恢復好氣色,原因方法一次看!
易胖體質類型 | 主因 | 常見症狀 | 調整建議 |
---|---|---|---|
水腫型 | 脾虛 | 胃脹腹痛 疲倦無力 食慾不振 | 1. 加強身體循環與排除水份:中醫穴位埋線、岩盤浴。 2. 時常起身活動:拒絕久坐。 3. 避免生冷食物。 |
壓力型 | 肝氣鬱結 | 失眠多夢 女性易月經失調 | 1. 穩定情緒抒發壓力:運動、冥想、接近大自然。 2. 拒絕以甜食抒壓,降低身體負擔。 |
氣虛型 | 氣血不足 | 臉色蒼白枯黃 呼吸短促 | 1. 食療:以補氣補血食物為主。 2. 輕度運動:運動強度不可太高,會過度耗損氣血。 3. 睡眠充足:至少滿足 7 小時。 |
貪吃型 | 胃熱 | 腸胃悶脹痛 胃酸分泌過多 口腔潰瘍 牙齦發炎 便秘 | 1. 避免吃宵夜! 2. 控制食量:不能吃太飽! 3. 調整飲食順序:先喝湯,再吃菜吃肉,最後吃澱粉,別吃太快! 4. 避免油炸、辛辣、重口味食物。 |
內分泌失調型 | 肝、腎、脾 陰陽氣血失調 | 臉色不佳 女性月經失調 便秘或腹潟 腰痠背痛無力 頻尿掉髮 | 1. 先至西醫檢查。 2. 其次改善睡眠。 3. 必須調整飲食:避免甜食、加工食物,以天然原型食物為主 4. 簡單溫和的運動:伸展、散步。 |
轉變成易瘦體質
(圖片來源:Photo by Dan Gold on Unsplash)
正確飲食方法
坊間有關減重的飲食方法五花八門,甚至有很多減重食譜、代餐等等,讓人眼花瞭亂,但想改善易胖體質,原則可歸納成以下幾項,以蛋白質與原型食物為主、少吃添加物及調味料,若工作時間,覺得肚子餓,可食用少量未調味或薄鹽堅果、無糖豆漿、茶葉蛋等。
- 天然穀物:建議以糙米、全麥製品代替精緻澱粉,且雜糧穀物亦含有維生素、礦物質等有益於人體健康的元素。
- 蛋白質:三餐皆需含足量蛋白質,以優質蛋白質為主,包含乳製品、豆製品、魚類海鮮、雞蛋、雞肉、豬肉等。千萬把別一天所需的蛋白質通通集中到同一餐,會造成身體負擔,三餐均衡最佳。
- 蔬菜水果:水果雖富含維生素 C 等多種營養素,但因含糖量過高,建議少量攝取,也盡量在每日的上午食用,而依衛福部公布的國民飲食指標,每日攝取的蔬菜水果中應至少 1/3 以上是深色,建議以深綠色、黃橙紅色為主,例如綠花椰菜、菠菜等。
- 減少添加物:少吃醬料或醃漬物,避免鈉的攝取量過高;去糖,減少熱量攝取。
加入代謝飲食
多喝水!是每天的必要條件,讓身體保持水份可維持正常代謝,至少喝足 2000c.c 。另外可加入以下幾種元素:
- 適量咖啡因:可幫助提升基礎代謝率,但不宜攝取過多,會影響睡眠。建議中午過後應該減少咖啡因的攝取量。
- 適量兒茶素:為綠茶中的天然成份,亦可提升代謝,消耗熱量,但須留意綠茶也含有咖啡因,若每日有泡茶、喝咖啡的習慣,要注意飲用量。
- 添加薑或辛香料:薑、咖哩、胡椒、蒜頭、辣椒等有助於提升體溫、促進循環,協助人體消耗熱量,但因為較重口味,不宜每餐皆食。
提高基礎代謝
若想遠離易胖體質,基礎代謝率是值得關注的數據指標。可參考以下 2 個增加基礎代謝的方式:一是透過運動增加肌肉量;二是透過中醫穴位埋線減重,這 2 個方式可以併行,但埋線減重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哦!請遵守專業中醫師的判斷和施作。
- 重量訓練:可提升肌肉量,進而提高基礎代謝,若想要有看起來勻稱的身材,重量訓練可選擇多個部位輪替,例如透過深蹲可訓練大腿前側、臀部;俯身划船可訓練背部和手臂;伏地挺身可訓練胸部、肩部、三頭肌等,也可加上適量的有氧運動,多樣的運動項目循環,可提升有趣度,較不易放棄。
- 中醫埋線減重:將西醫手術縫合用的羊腸線,透過中醫針灸的方法,埋入人體穴道。持續性的刺激穴道以降低食慾、促進基礎代謝,進而控制體重!相關注意事項可閱讀以下文章。
延伸閱讀:埋線減重是什麼?埋線副作用?中醫師分享必知的 4 大注意事項!
(圖片來源:Photo by bruce mars on Unsplash)
常見 Q & A
Q 1:減重的時候,早餐喝果汁,中餐、晚餐只吃燙過熱水的青菜、喝優酪乳,這樣可以嗎?
➡️當然不可以!減重需要持之以恆,只有水果、青菜、優酪乳,僅短期有效,但容易復胖,且營養不均衡,容易引起身體不適!請參考上述正確飲食方法,分享 5 大重點如下:
1️⃣三餐建議皆有蛋白質:肉、蛋、牛奶,及蔬菜。
2️⃣澱粉可以早餐、中餐食用,避免精緻澱粉(❌蛋糕、❌麵包)及❌加工品。
3️⃣多喝水:每日至少 2000c.c. ,❌避免含糖飲料。
4️⃣水果含糖量高,盡量少食,或盡量中午前食用。
5️⃣每周至少搭配 3 次(30 min / 次)重訓或加強核心的運動為主,增加肌肉量,能提高基礎代謝率。
Q 2:我好像從小就胖!我每天都有跑步、或快走半小時,但體重沒有太多變化,我要如何減重?
➡️運動就會瘦嗎?這是滿常見的迷思哦!若要改變易胖體質,僅靠運動不一定會變瘦,但若運動量少,但有正確的飲食方式,也能好好控制體重!通常鼓勵大家運動,是因為能「瘦的好看」,以及運動可以幫助我們加強心肺能力、循環代謝等。建議如下:
1️⃣建議依據上述飲食方法先調整。
2️⃣運動仍然可以持續。
3️⃣第 1、2 項持續進行 2 – 3 個月後,若體重沒有變化,建議尋求專業中醫師進行體質評估。
Q 3:我的 BMI 在標準內,體檢報告中體重也屬正常範圍,但我的屁股好像比較大、大腿看起來比較粗,我能不能減重只瘦這 2 個地方就好?
➡️建議先關注「體脂率」哦!體重正常不一定是健康的,若體內脂肪佔比太高的話,可能造成身體慢性發炎,也可能引發其他心血管疾病!建議如下:
1️⃣可透過 Inbody 測量體脂、肌肉含量、內臟脂肪等,確認身體數據情形。
2️⃣以重訓、核心運動為主,增加肌肉量,尤其可以加強在腹部、臀部、腿部訓練。
3️⃣調整生活習慣,避免久坐。可參考中醫穴位埋線方法。
4️⃣參考上述正確飲食方法進行調整。
(圖片來源:Photo by Somnox Sleep on Unsplash)
易胖體質不可怕!調好體質、吃對食物、睡眠舒適,自然瘦!
從上述文章可得知,想要調整易胖體質,首先要先清楚瞭解自己的體質類型,其次是檢視睡眠品質與時間,睡眠不足會引發身體不平衡的問題太多了!再者就是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
而現代人的生活步調較快,當壓力過大、情緒焦躁不安時,其實更容易引起肥胖問題!中醫師分享,常常有很多年輕人到診所諮詢減重,想要揮別易胖體質,他們願意嘗試各種輔助方式瘦身,包含服用中藥、按摩、埋線等,但僅有少數人願意持之以恆的改變生活習慣。
但其實要遠離易胖體質,最重要的就是打造正確的生活習慣,從中也會取得「身心平衡」,讓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有充足睡眠、有足夠抒壓時間,有正確飲食方式,建立良性循環。
參考資料:
吳思葦(2001)。肥胖症中醫療法。中國中醫臨床醫學雜誌,7(1),183-186。
鄭名惠、郭哲彰(2013)。中醫“通法”治療肥胖症病例報告。臺灣中醫醫學雜誌,11(1),51-65。
易胖體質怎減肥?5型減重分析:壓力型先清胃火、虛弱型多補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