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愛默生所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祕訣。」自信不僅是一種內在的力量,它更是一種態度,能帶領你走向更高的榮耀與成就。自信與金錢、地位、背景無關,它來自於你如何看待生活,以及你對自己能力的肯定。
心理學家 Albert Bandura 在 1977 年提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這個概念,他指出,當我們相信自己能夠做到某件事時,我們的行動會變得更加有信心,成功的機會也會因此提高。
而這份信心,心進化相信來自於每一次的嘗試與累積,當我們開始累積小小的成功經驗,內在的力量就會越來越強,直到有一天,會發現無論面對什麼挑戰,都能勇敢向前,照亮自己的道路!
一、缺少自信的8個關鍵點,你中了幾個?
(圖片來源:Photo by Alena Jarrett on Unsplash)
自評表(V) | 缺少自信原因 |
總是焦慮、緊張或恐懼 | |
會自我懷疑到無助 | |
會對自己負面評 | |
會總是想逃避某些情境 | |
會害怕嘗試事物 | |
會講話小聲、眼神迴避、低頭對話 | |
會過度討好別人 | |
會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
1.總是焦慮、緊張或恐懼:
你也會處於焦慮的狀態,總擔心自己是否能夠完成工作,或者擔心自己在他人面前表現不佳。這種情緒的源頭通常來自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總是會有過度的焦慮,甚至連做平常的事也很難投入或放鬆。
反思:你是否經常讓自己處於不必要的焦慮中?
2.會自我懷疑到無助:
你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覺得自己做不到某些事情嗎?。或是心裡會想:「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我能不能做到這件事呢?」,並且也會懷疑自己能不能做得像別人那麼好,而在面對不如所想的現況會感到無助,這也會讓面對挑戰或決策時變得猶豫不決。
反思:你是否曾經因為過度自我懷疑而猶豫不決呢?
3.對自己負面評價:
會不會心裡常常會對自己說:「我不行」、「我一定會做錯」、「大家都比我好」?容易只看到自己的缺點,卻忽略自己的優點。當事情沒做好時,也會一直責怪自己,產生焦慮,覺得是自己不好,而不是去想怎麼改進。
反思:你腦中常對自己說的話是什麼?你有沒有曾經對自己說「我做不到」?
4.總是想逃避某些情境:
當我們對自己缺乏自信時,特別是對自己的缺點或不擅長的事情,我們往往會選擇逃避,而不是面對它們,我們選擇逃避那些讓我們不安焦慮的情況,像是:逃避挑戰、逃避與人交流、逃避表達自己真實想法、逃避變成焦點的情況。
反思:你最近一次逃避的事情是什麼?為什麼選擇逃避呢?
5.害怕嘗試事物:
也可能會常常抗拒變化,害怕踏出舒適圈、害怕做新的事情,因為他們怕做不好、怕被笑,或者怕自己失敗。所以他們常常選擇逃避責任,不喜歡改變,寧願待在熟悉的環境裡,這樣比較有安全感,也可以減少因失敗帶來的壓力和焦慮。
反思:你是否曾經因為怕被笑、怕做不好而拒絕嘗試的事物?
6.缺乏自信的肢體語言:
就算嘴巴沒說,身體也會透露一個人有沒有自信。沒自信的人通常不太敢看別人的眼睛,避免眼神接觸,是潛意識的一種逃避行為,講話時聲音小小的,語氣猶豫不決。在站姿或坐姿也比較縮小,比如駝背、低頭,好像不想讓別人注意到自己,這些動作都會看起來更沒自信。
反思:你是否有時候不敢抬頭,或者不敢和別人眼神接觸,讓自己看起來沒有自信呢?
7.過度討好別人:
會不敢對別人說「不」,因為會害怕這樣別人會不喜歡自己。總是迎合別人的想法,就算自己不開心,也會勉強自己去做,因為這樣可以換取他人的認可和感到被接納(Murray et al., 2000)。
常常也不敢表達意見與需求,因為會害怕跟別人意見不同,寧願順著大家,這樣就不會有衝突( Kashdan et al., 2009 ),但長期這樣下來,他們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因為一直在為別人改變自己,而透過勇氣練習課可以幫助你找到自己的價值。
反思:你是不是經常勉強自己迎合別人的要求,讓自己不快樂,卻覺得這樣才能被接受呢?
8.太在意別人的看法:
會怕別人不喜歡自己,對別人的評價會很敏感,總是想要得到別人的稱讚才覺得安心,很依賴外部的肯定(Deci & Ryan, 2000)。也很害怕別人的批評,如果有人說自己不好,真的會覺得自己很糟糕。
反思:你對別人的評價通常會有什麼想法呢?
二、真正有自信的人,都擁有這五大特徵!你具備幾項?
(圖片來源:Photo by Thomas Kilbride on Unsplash)
1.喜歡自己:
我們不是說要盲目地自戀,而重要的是,喜歡自己也意味著做自己,忠於自己的想法和選擇。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必要和別人比較,要肯定自我的價值、相信自身的能力與優點。
另外,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是關鍵。沒有人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會犯錯,但這不代表你不好,給自己一點空間。
反思與小行動:你有多久沒有真心誇獎自己了?試著寫下三件自己做得不錯的事情吧!
2.積極心態:
人生難免會遇到挑戰和挫折,但重點是你怎麼看待這些經驗。真正有自信的人,不會因為一次失敗就放棄,反而會從中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強大。他們能夠在面對困難時保持樂觀,不因挫折而自我否定。這種心態讓人即使失敗,也能找到成長的機會。
反思與小行動:你最近一次遇到挫折時,是選擇放棄還是努力嘗試?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會怎麼做?
3.清晰的自我目標:
當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為什麼而努力,就不會隨波逐流,你的內在力量會變得更強大,也會變得更有自信。有自信的人,通常都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願意為目標努力。當你有明確的方向,生活會變得更有動力,日子充滿盼望與熱情。
反思與小行動: 你的當前目標是什麼?寫下具體的三個行動計畫。
4.願意接受挑戰:
有自信的人不會畏懼改變,而是勇於接受挑戰,願意嘗試新事物。他們不會被過去的經驗所限制,而是樂於探索新的可能性。走出舒適圈,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挑戰不一定要很大,從小地方開始就好。比如說,學一道新菜、試試新的運動、或是認識新朋友,這些小突破,都能讓你的自信一點點增加。
反思與小行動:有什麼你一直想做但還沒嘗試的事情?參加一個相關的講座活動先了解一下。
5.勇於表達與溝通:
溝通是建立關係的關鍵,只有勇敢說出來,別人才會理解你的想法。自信的人不會害怕表達自己的觀點,也不怕被拒絕。他們能夠在社交場合中自然展現自己,並建立有意義的關係。
反思與小行動:你最近有沒有哪次因為害怕而沒有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會怎麼做?
三、為什麼要變得更自信?向三個成功人士學習自信心法
(圖片來源:數位時代網路新聞)
1.史蒂夫·賈伯斯|堅定信念,挑戰現狀
史蒂夫·賈伯斯是蘋果公司的創辦人之一,他的成功來自於對自我信念的堅持與不斷挑戰現狀。他在創立蘋果後,雖然遭遇無數困難,甚至一度被自己創立的公司解雇,但他從未放棄自己的願景。在重返蘋果後,他推動了iPod、iPhone和iPad等顛覆性的產品,徹底改變了科技產業和人們的生活方式。
學習賈伯斯的自信心法
- 堅持信念,不受外界影響:即使全世界都質疑你,仍然要相信自己的選擇。
- 勇敢打破常規,創造新價值:不要被傳統束縛,而是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
- 對自己的產品和願景保持絕對信心:當你對自己的價值深信不疑,世界也會跟隨你的腳步。
《Success Tweets 》一書中提到:「自信必須來自內在。外部的挹注或是現實的打擊,當然有助於培養自信,但最重要的是你必須培養對自己的信心,這一直是賈伯斯人生哲學的的一部分。」
2.馬雲|保持樂觀的心態,並從失敗中學習。
馬雲出生十分平凡,沒有富裕的父母、親戚更和政商沒有瓜葛,他創業時也沒收到任何政府的補貼,馬雲的創業之路充滿挑戰與挫折,他曾申請30多份工作卻無一錄取,甚至他說,「肯德基剛進入中國市場時,我和其他23個人申請了肯德基的工作,但我是唯一一個沒有被綠取的人。」此外,馬雲還申請就讀哈佛大學的入學資格10次,每一次都被拒絕,但卻沒有因此打擊自己的自信,反而將這些經歷視為養分,最終創立了阿里巴巴,改變了全球電子商務產業。
學習馬雲的自信心法
- 把拒絕當作成長的動力:「儘管遭到拒絕,你更不應該放棄自己的夢想,反而要持續努力。」
- 相信自己的價值,不受環境限制:沒有背景、沒有資源,也不代表你不能成功。
- 樂觀看待每一次失敗:每一次挫折都是一次學習,只要不放棄,就有機會逆襲成功。
3.歐普拉·溫弗雷|你的自信如何 你的價值也如何。
歐普拉從小生活貧困,甚至遭受家庭暴力與性侵,但她沒有讓這些經歷定義自己,而是選擇相信自己的價值與潛力。她19歲進入電視產業,並在1986年開創《歐普拉秀》,成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脫口秀主持人之一,甚至創立了自己的電視網,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
學習歐普拉的自信心法
- 認識並接納自己的價值:「當你低估自己時,世界也會低估你。」
- 不斷學習和自我提升:知道自己的能力所及,自信地接下能力所發及的事去做,自然就可換來別人對你的信任。
- 不害怕爭取自己想要的:「做你自己的女王。女王的心態就是,你知道自己是誰,你想要什麼,而且你不會害怕去爭取它。」
為什麼要變得更自信?
這些偉大人物的故事告訴我們,自信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透過行動與思維培養的。而變得更自信,能為我們帶來以下改變:
- 更容易抓住機會:當你展現自信時,別人也更願意相信你,給你更多機會。
- 減少自我懷疑:當你相信自己時,內心的焦慮與恐懼也會降低。
- 突破人生限制:當你不再害怕挑戰,才能真正發揮潛能,創造非凡成就。
- 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無論你的背景如何,只要你相信自己,就能改變命運。
從今天開始,透過勇氣練習課則可以培養自信,學習賈伯斯的堅持、馬雲的樂觀、歐普拉的影響力,讓自己成為更自信的人,開創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
四、有自我效能的人,職場與人生的5大優勢
(圖片來源:Photo by Adam Winger on Unsplash)
1.更容易獲得升遷機會
在職場中,升遷的機會往往會青睞那些願意承擔更多責任、挑戰自我,並且能夠穩定交出成果的人。擁有高自我效能的人通常會相信自己有能力勝任更高的職位,並且會積極爭取這些機會。
他們會主動擔任專案負責人、帶領團隊,或解決複雜的問題,並通過這些表現來證明自己有資格晉升。這種積極主動和對自身能力的信心,使他們更容易在職場中脫穎而出。
2. 溝通能力提升,建立好的人際關係
當你對自己有信心時,與人溝通就會變得更加自然和流暢。有自信的人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更加自如,不僅能清楚地傳達自己的想法,還能說服他人並贏得支持,進而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也不會過度依賴別人來肯定自己,因此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3. 工作表現更穩定,不容易被壓力擊倒
在面對壓力時,較能保持冷靜不會害怕變化,並專注於解決問題,而不是陷入焦慮或自我懷疑。會相信自己有能力應對各種挑戰,即使遇到挫折也不會輕易放棄。穩定表現來自於對自己能力的信心,能在職場中穩定發揮,並在壓力下保持高效的工作水準。
4. 設定目標並堅持執行,達成率更高
會懂得為自己設定明確的目標,並且有毅力去堅持執行。不會因為短期內沒有成果而輕易放棄,而是相信透過持續努力,最終一定能夠達成目標。這種心態在職場與人生中都極為重要,因為許多成功並非一蹴可幾,而是來自長時間的累積與努力。
5. 增強學習動力,不斷提升競爭力
擁有高自我效能的人,通常更能主動學習。他們相信自己能夠掌握新知識,並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生活與工作中。這種態度讓他們無論在哪個領域,都能保持領先地位,因為他們願意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
五、職場上沒自信怎麼辦?5大急救S.O.S技巧
(圖片來源:Photo by Headway on Unsplash)
情境一:擔心同事或上司對自己的評價
急救三步驟:
- 專注於當下:避免過度猜測他人的想法,將注意力集中於當前任務和工作上,這能讓你更有控制感,減少焦慮。
- 尋求反饋:主動向信任的同事或上司請教,了解他們對你工作的看法,這樣可以獲得具體的改進建議,並減少不必要的焦慮
- 理性分析批評:當得到批評時,保持冷靜,理性地分辨哪些是有建設性的建議,哪些是偏見,將有價值的建議轉化為改進動力。
情境二:在會議中報告時感到緊張
急救三步驟:
- 4444深呼吸:深呼吸是一種簡單但有效的自我調節情緒管理方法,可以迅速降低焦慮與壓力。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閉上眼睛,深呼吸 4 秒鐘,憋氣 4 秒,然後再呼氣 4 秒,重複 5 次。
- 事前準備:事前充分準備報告內容,熟悉流程和可能被問到的問題,在鏡子前或同事面前練習演講,熟悉內容並調整自己的語速和表達方式。
- 正面自我暗示:在會議前對自己進行正面的自我暗示,例如“我已經準備好了”。報告時,抬頭挺胸先環視會議室一圈再開始,全程保持微笑和眼神交流,展現自信。
情境三:對自己的工作成果沒有信心
急救三步驟:
- 回顧成功案例:回想過去自己成功完成的任務,從中汲取信心,這能幫助你確認自己有能力完成當前任務。
- 設定小目標:將大任務拆解成可操作的小目標,一步一步完成,這樣能讓你感受到成就感,逐步恢復信心。
- 想像成功:在心中想像自己成功地完成任務並被稱讚,這樣可以提升自信,讓你在實際執行時減少焦慮更加從容。
情境四:與同事溝通時感到被忽視
急救三步驟:
- 積極表達自己:在對話中主動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這能讓你在交流中更有主動性,並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害怕被拒絕。如果被忽視,適當重申自己的觀點,以確保被聽見。
- 建立聯繫:在會後主動與同事交流,增進彼此的了解,這樣可以幫助你在團隊中建立更好的關係。
- 反思溝通方式:檢視自己的溝通方式,是否需要調整,學習更有效的表達方式,這樣可以提高與同事的互動質量
情境五:感到自己無法與同事競爭
急救三步驟:
- 專注於自身優勢:思考自己的專長和獨特技能,將精力集中在發揮自己的強項,而不是與他人競爭。
- 持續自我提升:尋求同事或上司的支持與指導、參加培訓或學習新知識,不斷學習新知識、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與競爭力。
- 正向看待競爭:將競爭視為激勵自己學習與成長的動力,而不是壓力,這樣可以幫助你更積極地面對挑戰
六、10招快速提升自我效能,真正建立強大自信!
(圖片來源:Photo by sydney Rae on Unsplash)
1.建立早上自信儀式:
每天早上,花幾分鐘時間,對自己說一些鼓勵的話,或是做一些讓自己感到自信的動作,這些小小的儀式不僅能幫助你開啟一天,還能讓你在遇到挑戰時保持冷靜與自信。
行動清單:
- 每天提前十分鐘起床,打開窗簾後伸懶腰,張大自己的身體,讓自己感受到陽光和空氣的力量。
- 早晨站在鏡子前,告訴自己:「我可以的!」
- 站在鏡子前微笑,看著自己的眼睛,對自己說「你是最棒的!」
2. 穿著自信的服裝
穿著能夠讓自己感覺舒適且自信的衣物,能顯著提升你的自我感覺。這不一定是要穿上正式的衣服,而是選擇能讓你感到自信的服裝。無論是乾淨整潔的外表還是讓你覺得自在的休閒服,穿對了衣服會讓你整個人看起來更加精神,進而提升自信。
行動清單:
- 找找網路上,你感覺舒適和自信的服裝搭配。
- 在家先搭配試穿,整理成不同場合的合適的服裝計劃。
- 整理出你最喜歡的衣服,並將它們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讓自己隨時可以穿上那些讓你自信的服裝。
3. 提升專業能力
學習新的技能並參與專業培訓,能有效提升自我效能,讓你在職場中更有信心。專業能力是每個人自信的基礎,持續學習和提升自己,能讓你在面對工作挑戰時不再感到無助,反而能夠自信地應對各種情況。
行動清單:
- 每月設定一個學習目標,並報名參加相關的線上課程或講座。
- 在工作中主動學習新技能,並實踐所學,提升專業能力。
- 記錄自己的學習成果,並尋求反饋,幫助自己持續進步。
4. 適當的運動
運動能促使大腦釋放腦內啡,這不僅能帶來身體上的放鬆,還能增強心理上的自信。運動不必是劇烈的健身,簡單的散步、瑜伽、跑步等運動,都能幫助減壓,提升自我感覺。經常運動會讓你感覺到更有活力、健康,也能幫助你克服面對挑戰時的焦慮情緒。
行動清單:
- 每週進行三次運動,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比如快走、瑜伽或簡單的有氧運動。
- 每天進行10分鐘的伸展運動,促使血液循環,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 與朋友或同事組織運動活動,既能增強身體健康,也能激勵自己持續運動。
5. 建立成功經驗
成功經驗是建立自信的基礎,當我們成功完成一個挑戰,會增強對自己能力的信心。可以通過分階段的成功經驗來提升自信,每完成一項任務,都會帶來正面的反饋和成就感,從而增強自信心。
行動清單:
- 每月設定短期目標,並在每完成一個小目標後給自己一些正向的回饋,無論是放鬆的時間還是小獎勳。
- 每天將自己的進度寫下來,並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
- 記錄每次成功的經驗,無論大小,幫助自己保持積極的心態。
6. 透過替代經驗:
回顧過去你曾經成功應對過的情境,即使這些情境不完全相同,也能讓你重新認識自己。比如,你或許曾在學校做過小組長,成功組織過一個活動,或是在朋友間解決過一個爭議。這些經歷幫助你建立信心,知道自己有解決問題和領導他人的能力,即便現在的挑戰不同,但過去的經驗能給你啟發。
行動清單:
- 回顧過去的成功經歷:找出你曾經解決過的困難或領導過的事件,無論是在學校、志工或家庭中
- 寫下這些經歷中讓你成功的原因:例如,如何管理人、如何解決問題。
- 當面對新挑戰時,提醒自己:「我過去也成功地類似經驗,這次我也能!」
7. 每天讚美自己一次
每天花幾分鐘進行正向的自我對話,提醒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即使是小小的成就,也值得讚美。這不僅提升情緒,還能加強你的自信心。每天對自己說些好話,會讓你對自己更有信心,並且感覺更加有價值。
行動清單:
- 每天晚上回想一天,對自己說一句正面的話:「我今天__做得很好!」
- 寫下三個你最近做得好的事情,並在每次完成後給自己一些正向回饋。
- 當面對困難時,提醒自己曾經克服過的挑戰,並告訴自己:「我有這樣的能力!」
8. 探索興趣愛好
找到自己喜愛且擅長的活動並投入其中,這不僅能帶來成就感,還能大大提高自信心。當你在某個領域中感到熟練和有成就時,你對自己的認知也會更積極。興趣不僅能幫助你放鬆,還能讓你在其他領域建立信心,讓你相信自己能夠在各方面表現出色。
行動清單:
- 每週安排一些時間進行你喜歡的活動,無論是繪畫、寫作、運動等。
- 設定小目標來進步這項技能,比如每週學會一道新菜或提升你的寫作技巧。
- 跟朋友分享你的愛好,或加入相應的社群,這會讓你感受到支持並激發成就感。
9. 學會說「不」
學會拒絕不合理的請求,這樣可以避免過度承擔責任,提升自信。當你明白自己可以設定界限並說「不」時,你會更加尊重自己,當你不再害怕拒絕他人時,你能更專注於自己的目標,並保護自己的時間與精力。這樣的自我保護措施能幫助你提高自我價值感,並讓你在面對壓力時不會感到焦慮。
行動清單:
- 在每週的計劃中預留出充足的時間給自己Me time.
- 練習對不合理或不必要的請求說「不」,並練習不感到內疚。
- 用尊重的語氣說出「不」,例如:「現在我無法幫忙,但如果以後需要我,請告訴我。」
10. 勇敢提出問題與意見
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無論是提出問題還是給予建議,都是增強自信的好方法。這不僅能讓你在團隊中展現自己的想法,還能幫助你在討論中建立自我價值感。當你不再害怕表達自己,會發現自己在溝通中變得更加自信和有影響力。
行動清單:
- 準備相關的數字、數據、新聞、研究來幫助自己更有自信提出想法。
- 在會議中發言,可以準備一些問題或觀點,即使是簡單做結論,也能讓你參與其中。
- 和朋友或同事練習發言技巧,慢慢讓自己習慣在更多場合中勇敢表達。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蕭伯納
自信就像是一盞手電筒,當你握住它,眼前的路會變得清晰。不過,當電池的電量不足時,光線會變得微弱,讓你對前方的未知感到不安。這時候,等待並不會讓電量回升,只有行動才能帶來改變!就像為手電筒換上更強的電池,當你的信心增強後,每一步都會走得更加穩健和自在。透過勇氣練習課則可以培養自信,不論面對什麼挑戰,你都能勇敢向前,照亮自己的路。
真正的自信,並非自滿或盲目的自大,而是對自己能力的充分信任。當你相信自己有能力應對一切時,生活就會變得更加光彩奪目,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是成長的機會。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1: 林芳如(2016)。知覺工作壓力與自我效能對工作滿意度與工作投入的影響-以主管領導方式為調節變數。﹝碩士論文。大同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參考資料2:郭家維(2016)。就業力、適應力及自我效能對於工作滿意及工作投入之影響—以社會新鮮人為例。﹝碩士論文。大同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參考資料3:Bandura, A., (1997),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New York: Free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