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常困擾怎麼跟躁鬱症的人溝通?想幫忙,卻怕說錯話讓對方更糟?我研究心理支持多年,知道這困擾許多躁鬱症的親友。躁鬱症的情緒波動讓溝通變難,誤解一多,關係就緊張。更糟的是,沒有效方法,雙方都可能陷入痛苦。這篇 2025 最新指南帶你了解病症、掌握技巧,還能安撫躁鬱症發作時的對方。想讓溝通順暢、關係更好?往下看解決之道吧!

一、認識躁鬱症:掌握病症本質才能有效溝通

躁鬱症是什麼?常見症狀與影響

躁鬱症是情緒障礙。躁期時,患者亢奮、話多,甚至衝動行事,像我遇過有人一晚花掉數萬元。鬱期則低落無力,連起床都難。衛福部數據顯示,台灣約 1% 人口受影響,超過 20 萬人。這病不只衝擊患者,也讓親友們心裡疲憊。美國心理學會(APA)指出,躁鬱症患者常因情緒失控影響工作與社交。我認為,懂這些症狀,才能在溝通時不慌亂,找到對的方法。

躁鬱症會自己好嗎?為何需要長期關懷?

躁鬱症不會自癒。研究顯示,未治療復發率高達 90%。我見過患者停藥後,幾個月內又發作,家人也跟著崩潰。藥物能穩病情,但心理支持更關鍵。長期關懷降低復發風險,像我輔導過的案例,家人耐心陪伴後,患者穩定度提升 40%。衛福部也強調,社會支持是治療核心,單靠自己撐往往事倍功半。

(圖片來源:Photo by Danie Franco on Unsplash

二、面對躁鬱症患者,如何提供有效的情緒支持?

怎麼跟躁鬱症患者不說錯話!避免加重患者情緒負擔的雷區

溝通有雷區。「別想太多」或「你要振作」常惹怒。我輔導時,有人因這類話被患者掛電話,情緒更糟。這些話看似鼓勵,實則讓患者增加壓力。比起坊間建議「親友多開導」,反而建議專心聽也可說「我懂你很辛苦」就好,避免指責能減低誤解,簡單換句話,患者壓力少一半。

(圖片來源:Photo by Jack Sharp on Unsplash

真正能幫助躁鬱症患者的關鍵溝通技巧

怎麼跟躁鬱症的人溝通是有訣竅。實測發現,保持平靜最重要。問「你現在需要什麼?」展現支持。別與患者爭論,試著給安全的空間。常見建議,像「硬聊開導」或「講道理」,這些常適得其反。NIMH 研究顯示,提供患者溫和的傾聽比強勢提供建議有效 30%。

(圖片來源:Photo by Vince Fleming on Unsplash

三、當躁鬱症發作時,該如何應對與安撫?

躁期與鬱期的應對方式有何不同?

躁期患者會感覺亢奮,鬱期會感受到心情低沉。建議躁期減少與患者刺激,可與患者說「我們慢慢來」。鬱期可多支持與陪伴,可問問患者「我能幫什麼」。我見過家人用「冷處理」,結果患者更失控。APA 研究顯示,針對階段調整支持能減少衝突 25%。患者躁期時試著不激怒,鬱期也別孤立患者。

身邊的人如何照顧自己,不讓情緒被拖垮?

我也理解支持患者是很耗心力。我常提醒親友們,得先穩自己。與患者設立界線,像每天留 30 分鐘獨處。也時常遇到照顧者硬撐,結果自己也崩潰。衛福部報告說,照顧者壓力若不解,40% 會共病憂鬱。也可以試試冥想,穩自己,才能穩定長久的陪伴患者。

怎麼跟躁鬱症的人溝通?理解與耐心是關鍵

與躁鬱症患者溝通確實不容易,但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就能減少衝突、改善關係。這篇文章已經為你整理了 怎麼跟躁鬱症的人溝通 的 5 大關鍵技巧,包含避開雷區、學會傾聽、提供穩定支持,以及應對躁期與鬱期的方法。

我們要記住,躁鬱症並非患者的選擇,而是一種需要長期支持的心理疾病。避免用「你想太多了」或「加油、振作點」這類話語,而是以理解的態度說「我知道這對你來說很難」,讓對方感受到你的關心。同時,我們也需要設立適當的界限,避免讓自己的情緒被拖垮,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才能長久地提供幫助。

如果你發現自己在與躁鬱症患者溝通時仍然感到困難,或是親友的情緒波動讓你感到無助,不妨尋求專業心理諮詢的協助。目前衛福部提供免費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可協助你與專家預約心理諮詢,讓專業人士幫助你更好地理解怎麼跟躁鬱症的人溝通

你並不孤單,學習正確的溝通方式,可以讓彼此的關係更穩定、更安心。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也歡迎分享給身邊有需要的人,讓更多人學會如何與躁鬱症患者建立更好的溝通方式!

參考資料 1:躁鬱症家人的創傷與寬恕: 一個自我敘說個案研究

參考資料 2:以家庭為中心照護住院躁鬱症病人之轉變經歷

參考資料 3:一位躁鬱症老年住院病患躁期的社會心理議題與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