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Nicole Herrero on Unsplash

孕婦懷孕過程中,可以運動嗎?應減少劇烈運動,還是應該多休息、能坐就不要站著呢?孕婦可以做的運動有哪些,頻率和強度又該如何拿捏呢?

此篇文章由婦產科整理撰寫,如孕婦運動的好處和禁忌、孕期前中後適合的運動菜單,幫助孕婦安全地進行運動,讓孕期更加順利哦!

孕婦運動的好處

(Photo by LOGAN WEAVER | @LGNWVR on Unsplash

孕婦運動的好處相當多,根據國外報導指出,孕婦處於健康狀態,如三餐正常、充份攝取營養,體重未在短時間內大幅增加,經醫師判斷後即可展開運動項目:

減少妊娠糖尿病和高血壓風險

懷孕期間因荷爾蒙變化,讓孕媽咪呈現「胰島素阻抗」而可能出現妊娠糖尿病,增加懷孕風險,胎兒未來也有較高機產生肥胖與糖尿病。而透過規律運動,不僅體重不會大幅度飆升,也有助於控制血糖水平和血壓,以降低妊娠糖尿病和妊娠高血壓風險,或其他並發症的風險。

舒緩身體不適,舒緩心情

隨著孕期的推移,腹部變大身體重心改變,會增加腰椎與身體肌肉負擔,讓腰酸背痛加劇

,且因荷爾蒙緣故,會軟化骨盆帶周邊與全身肌肉韌帶,運動可以增強核心肌群,緩解骨盆痠痛或下背痛;運動也能促使身體釋放腦內啡,有助於應對懷孕期間的情緒波動,減少焦慮和抑鬱症狀。

有助生產順利,促進產後恢復

在懷孕期間孕婦運動有助於提高心肺耐力和整體體力,能讓生產過程變得更加順利,產程平均可以縮短為 2 個小時,也大幅降低需要剖腹產的機率,更有助於減少產後恢復時間,讓身體更快修復回到孕前狀態;同時也能提高胎兒健康,如身高體重、心血管健康、神經系統發育。
如懷孕前沒有運動習慣,或者懷孕期間有特殊健康狀況,務必提前向醫師諮詢,或透過婦產科預約詢問。

孕婦運動的禁忌

(Photo by Lenin Estrada on Unsplash

雖然孕婦運動有許多好處,但孕期間如出現併發症,或本身罹患疾病的孕媽咪則需特別留意!包括心臟疾病、肺部疾病,因運動會造成呼吸更加急促、急喘。另如有產前出血、早產、流產病史與前置胎盤等,也不建議運動;其他如子宮頸閉鎖不全、多胞胎等,或是有破水情況、妊娠高血壓等亦不適合。

避免腹部碰撞的運動

像是有高跌倒風險的類型,如拳擊、滑雪、騎馬、足球或籃球,這些運動可能造成腹部高機率撞擊風險,會導致孕婦和胎兒造成傷害。在懷孕中後期,也要避免長時間仰臥起坐。此運動可能會對下腔靜脈造成壓迫,影響血液回流,會對孕婦和胎兒造成不良影響。

避免過度勞累和高強度運動

孕期不是追求運動極限的時候,高強度或長時間的劇烈運動可能導致過度勞累,影響孕婦的健康和胎兒的發展。運動時應保持能輕鬆交談的強度,才能讓揮汗過程更加安全,孕媽咪也可以利用具有測量心跳功能的跑步機,或是配戴運動手環,以監測自身狀況,每分鐘心跳不超過 140 下,維持在安全標準內。

孕期前中後的運動菜單

(Photo by Alexey Demidov on Unsplash

懷孕幾個月可以開始運動?

在懷孕三個月後,胎兒狀態漸趨穩定,孕媽咪可採漸進式運動,也就是優先選擇運動強度較低的運動,像是慢走、瑜珈,身體狀況允許再逐漸增加強度,如運動期間沒有呼吸困難、喘不過氣,懷孕中後期可嘗試進行腹部肌肉訓練,對於生產臺上就能更熟悉肌肉運用,使分娩過程更順利。

建議孕媽咪每週進行 3 ~ 5 次運動,每次持續 20 ~ 30 分鐘左右的中等强度有氧運動,底下整理了不同孕期階段、生理變化不同,運動類型即不太一樣的表格:

孕婦運動菜單
懷孕初期懷孕中期懷孕後期
週數1 ~ 12 週13 ~ 28 週29 ~ 40 週以後
運動原則舒緩生理不適控制體重,並訓練腹部肌肉,使肌肉更加緊實局部肌肉訓練,尤其是分娩時會用到的肌肉群(骨盆底肌群)
運動類型慢走、瑜珈游泳、低強度肌力訓練凱格爾運動

孕婦運動注意事項

在開始運動計劃前,應先與醫生討論,也可預約婦產科諮詢。而在運動服裝上選擇透氣、包覆舒適款、和合適的運動鞋,以支撐身體的安全性,尤其腹部和乳房會隨著孕期增大。運動期間應密切注意自身的身體反應,如有感覺任何不適,如頭暈、胸痛、呼吸急促或腹部疼痛,應立即停止運動並尋求醫療幫助。

適當孕婦運動 生產更順利

孕期間運動對於孕婦和胎兒的健康有眾多好處,可以提升孕婦體能、改善心情、減少孕期不適,且有助於產後恢復。在不同孕期階段、選擇適合的運動類型和運動頻率,並且特別留意自身狀況,可以讓整體生產更加流暢。    

需留意的是每位孕婦的身體狀況和懷孕經驗都不同,在孕婦運動制定計劃的過程中,應根據個人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婦產科是擁有多項專業權威經驗,能替您安排女性醫師一對一客製化安排,近一步提供好孕建議,且在各階段都能站在您的角度陪伴您。

資料來源:

孕期動一動,媽媽寶寶好健康

孕期運動的好處及入門指南

懷孕期間運動指引| 衛教單張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