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一下,你有沒有曾因為某件事不擅長而選擇放棄?或是常常羨慕別人成功是很有天分?其實,許多成功人士並非天生就擁有過人之處,而是他們懂得如何培養自己的能力,並不斷挑戰自我。
心理學家卡蘿·德威克( Carol Dweck )提出「成長型思維 」和「固定型思維 」,在成長型思維強調能力不是天生固定的,而是可以透過努力、嘗試與調整來提升。而心進化認為這兩者思維對於我們的學習、成功、挑戰應對以及人際關係都有深遠的影響。
一、成長型思維 vs. 固定型思維
(圖片來源:Photo by Jeremy Bishop on Unsplash)
- 成長型思維
成長型思維是一種認為能力和智慧是可以通過努力、學習和堅持不懈的努力來增強的信念。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會保持積極態度,更願意接受挑戰,並將失敗視為學習過程的一部分,會激勵自己找到新的解決方案,或者尋求更多的學習資源。
並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反思,不斷提升自己,達到更高的成就,還能在面對長期目標時保持耐心和毅力。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成功的創業家和領導者,無論面對多少困難,都能夠保持積極進取的原因,因為他們深信,無論什麼情況,都有改進和突破的空間。
- 固定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則是一種認為智力、能力和才華是天生的、固定的與僵化難以改變的。擁有這種思維的人通常認為,自己能力有限,無法在特定領域或領域中超越自己的局限。而成功原因往往是歸因於天賦,而不是努力或學習。
因此,他們容易避免挑戰,因為他們覺得失敗代表自己「不夠聰明」或「不適合這件事」。這樣的思維模式容易讓人陷入自我設限,不敢超越自我,進而錯失成長的機會。例如:一個擁有固定型思維的學生在考試中失敗後,可能會認為自己沒有足夠的天賦去學好某個科目,進而放棄學習。
二、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的六大差別
(圖片來源:Photo by Amy Hirschi on Unsplash)
- 自我觀感
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智力是可以不斷發展的,通過努力、學習和練習可以達到更高的成就。他們認為自己的潛力是無限的。相對地,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自己的能力和潛力是有限的,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超越先天的局限,這使他們對自我提升感到無力。
- 看待挑戰
成長型思維的人熱愛接受挑戰,並將挑戰視為成長的機會。他們認為,每一次挑戰都是學習和進步的過程。而固定型思維的人則傾向於避免挑戰,特別是那些會暴露自己不足的挑戰。對他們來說,挑戰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威脅,容易引起恐懼和焦慮。
- 看待失敗
成長型思維的人看待失敗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他們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並將失敗視為通往成功的階梯。他們相信失敗是暫時的,並且能夠改正。與此相對,固定型思維的人會將失敗視為自己能力的證明,覺得自己無法改變,這常常導致他們在面對困難時放棄或感到沮喪。
- 看待努力
對於成長型思維的人來說,努力是成功的核心,他們認為通過付出時間和精力,能夠實現自己的目標。他們不懼怕艱苦的工作,因為他們知道只有努力才能突破極限。而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努力是對不足的補償,這使得他們看待努力的過程充滿了負擔,甚至會因此感到沮喪。
- 看待反饋
成長型思維的人對待反饋持開放態度,他們認為建設性的反饋是改進自己的寶貴資源。他們願意接受並從中學習,不會將反饋視為對自己能力的攻擊。相反,固定型思維的人對反饋較為敏感,常常將其視為對自己能力的質疑,這使得他們對改進缺乏積極性,甚至可能抵觸反饋。
- 看待改變
成長型思維的人將改變視為自我提升的機會,他們樂於迎接新環境,並認為每一次變化都能幫助自己成長。他們對未知充滿好奇和期待。而固定型思維的人則對變化持保留態度,偏好穩定和熟悉的環境,他們害怕不確定性,並認為改變會打破現有的舒適圈,因此常常抗拒改變。
類別 | 成長型思維 | 固定型思維 |
自我觀感 | 相信能力可透過努力提升。 | 認為能力和潛力是有限的,無法改變。 |
看待挑戰 | 喜歡挑戰,視為成長機會。 | 避免挑戰,怕暴露不足。 |
看待失敗 | 視失敗為學習機會,從錯誤中學習。 | 視失敗為無能的證明,容易放棄 |
看待努力 | 認為努力是成功的關鍵。 | 視努力為負擔,是對能力不足的補償。 |
看待反饋 | 接受反饋,視為改進的契機。 | 抵觸反饋,視為對自己能力的質疑 |
看待改變 | 視改變為發展機會,樂於接受 | 喜歡穩定,怕變化和不確定性。 |
三、常見的固定型思維的四個陷阱,你中招了嗎?
(圖片來源:Photo by Rishabh Dharmani on Unsplash)
1.將失敗視為能力的證明
固定型思維的人在遇到失敗時,容易將失敗視為自己能力的證明,認為自己根本無法改變或提升。他們會將失敗歸咎於自身的無能,而不是將其視為一個學習的機會。這種態度使他們難以從錯誤中成長,進而對失敗心生恐懼。
反思:當你面對失敗或挫折時,你是否容易感到沮喪,並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尋找如何改進的方式?
2.過度依賴天賦
固定型思維的人相信成功是天賦的結果,而非努力的結果。當他們遇到困難或失敗時,會覺得自己天生不夠聰明或有能力,這樣的自我限制讓他們不願意付出額外努力。這種觀點容易讓人感到無力,進而放棄進一步的努力。
反思:你是否經常認為某些事情自己做不好是因為天生不適合,而不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努力?
3.拒絕反饋
固定型思維的人將反饋視為對自己能力的質疑,尤其是負面的建議或批評。他們不願意聽取他人的意見,擔心這會讓他們看起來不夠完美,甚至會否定反饋的重要性。這樣的心態阻礙了自我成長,無法從他人的經驗中獲得改進的機會。
反思:你是否對批評或建議感到防備,並且偏好忽視或反駁這些反饋,而不是用來改進自己?
4.找藉口和責怪他人
固定型思維的人往往會在面對自己的錯誤或失敗時,選擇為自己辯解或找藉口,以保護自己不受批評的傷害。他們會認為,自己的失敗是由外部因素或他人所造成的,而非自身的原因。這種心態源自於對自己能力的懷疑和對他人成功的恐懼。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他們寧願將責任推卸給他人或環境,而不是承認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
反思:當我收到批評或建議時,我是否會抵觸或反駁,還是能冷靜接受並反思自己的不足?
四、成長型思維的五大信念
(圖片來源:Photo by Towfiqu barbhuiya on Unsplash)
1.信念一:「 Not Yet 」沒有「 不可能 」的事
即使我們目前還未達成某些目標或結果,這並不意味著它是不可能的。「 Not yet 」成長型思維中很重要的信念,當我們面對挑戰或失敗時,並不是意味著「我不行」或「我永遠做不到」,而是認為「我還沒學會」或「我還沒找到正確的方法」。
成長型思維的人將焦點放在學習過程和努力上,而非一開始的結果。對自己說「 Not yet 」可以幫助你避免對自己的能力產生負面評價,並且讓你保持對學習的熱情與動力,因為你知道,只要持續努力,終究會學會並成功。
2. 信念二:你才是自己的主導者
這信念也是一種內在動力,強調人有對自己命運的掌控權,讓人從被動的接受者變成積極的改變者。當我們認為自己是主導者時,我們會開始意識到,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源於自己的選擇和努力,成長型思維會賦予每一個人責任感和力量,明白自己對生活中的每個選擇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3. 信念三:你沒有極限,一切是可以激發出來的
天賦只是起點,並不是終點!過去的限制不代表未來的可能性。成長型思維的人可以透過努力和學習擁有能力、智力、才華,激勵人們接受挑戰、突破自我設限,打破曾經認為無法逾越的障礙。這也說著,人類的潛能並非固定,這種信念給予了人們無窮的希望和動力,讓我們相信自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
4.信念四:失敗不是終點,過程是寶藏
在成長型思維中,過程被認為比結果更有價值。失敗不是終點,而是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每一次的錯誤都是了解自己、調整策略並提高能力的契機。過程中的挑戰、困難與反思,才是成長型思維的人真正進步的源泉。失敗被重新定義為成長的一部分。
5.信念五:永遠有成長的空間
成長型思維強調無論你達到何種成就,我們總是可以繼續進步、學習和發展。賈伯斯(Steve Jobs)曾說過「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保持飢餓的動力,不滿足過去的成功 。但不是自我批評不足,而是當我們達到某些成就時,能夠保持謙遜並認識到自己仍有進步的潛力,這能激勵成長型思維的人繼續追求更高的目標。
五、成長型思維如何影響成功?5大關鍵成為老闆的愛將
(圖片來源:Photo by Razvan Chisu on Unsplash)
1. 提升學習與適應能力
無論當前的能力如何,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都可以通過學習和練習變得更強。這種心態讓你在職場上更願意學新技能,適應新環境,不怕挑戰自己。
例如:公司需要使用一個新的軟體管理項目。固定型思維的人會覺得麻煩、又來了!但成長型思維的你會積極參加培訓,並花時間掌握新工具,這樣能提高工作效率,並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機會。
2. 強化解決問題的能力
成長型思維讓你看到問題不僅是障礙,更是學習和成長的機會。當工作上出現問題或達不到預期目標時,成長型思維者會集中精力思考如何改善,而不是陷入自責或埋怨。你能夠快速找出問題所在,並進行修正讓事情朝正確方向發展。
例如:你負責的項目進度滯後,固定型思維的人可能會責怪客戶或者外部環境,而成長型思維的你,則會反思項目管理流程,尋找原因並提出改進建議,例如調整時間表、增加團隊協作等,能更快速解決問題。
3. 增強韌性與抗壓能力
職場上會遇到許多壓力和挑戰,成長型思維的人有很強的韌性。他們不會因為一次失敗就氣餒,而是把它當作學習的機會。他們會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並且越挫越勇,最終達成目標。這種態度能幫助他們在困難時期保持冷靜,不被壓力擊倒,從而在競爭中保持優勢。
例如:在一個任務中你的團隊失敗了,這讓很多人失去信心。但成長型思維的你會站出來,鼓勵大家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然後再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投入下一次挑戰。
4. 促進創造力與創新
成長型思維的人對新的觀點和方法保持開放,並且不怕冒險。他們不怕挑戰現有的方式,願意嘗試新方法,並從錯誤中調整,不斷創新。在職場上,這樣的思維方式能更容易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突破常規,讓工作效能更高,績效表現更好。
例如:公司要推廣新產品,成長型思維的人會提出透過新型宣傳方式來推廣,雖然還不知道成效,但成長型思維的你,會嘗試透過蒐集到的數據,不斷調整,不只接觸到更具影響力的受眾,還能打造更具個性化和真實感的品牌形象,從而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
5. 提升自信心與自我效能感
成長型思維幫助你建立強大的自信心,因為你相信,只要努力學習和成長,自己能達到目標。這種信念讓你在工作中表現得更加積極,無論面對挑戰還是日常工作,都能夠保持高效和有自信,提升工作表現,透過勇氣練習課則可以培養成長型思維。
例如:在公司中負責的重要專案遇到瓶頸,成長型思維相信問題能夠被解決,只是還沒找到方法,並且這樣的你也相信自己夠找到解決方案和提升能力,也會積極向同事請教突破瓶頸,不會因為擔心自己的能力不足而退縮。
六、成長型思維常見的五大誤會
(圖片來源:Photo by krakenimages on Unsplash)
1. 成長型思維≠永不失敗
事實上,承認失敗是成長型思維的重要核心。它並非強調「永不失敗」,而是「從失敗中學習,並不斷進步」。重點不在於「避免跌倒」,而是「跌倒後知道怎麼爬起來跑更快」。每次的失敗都是學習與成長的契機,並不是能力的終結,讓我們能夠在未來更強大地面對挑戰。
2. 成長型思維≠盲目樂觀
成長型思維不是無視現實喊「我一定行!」,而是說「我需要加強哪些能力才能做到?」人們常將成長型思維理解為「總是看向積極的一面」,以為它鼓勵無視現實中的困難。實際上,成長型思維並不意味著盲目樂觀或否認挑戰,而是正視問題,了解自己的不足,並積極尋求提升的途徑。它強調的是面對挑戰時的理性分析與積極應對。
3. 成長型思維≠不斷努力就能成功
另一個誤解是,成長型思維意味著只要不斷努力,最終就一定能成功。實際上,成長型思維強調的是「智慧與策略」的提升,而非盲目的努力。成功不僅依賴於不斷努力,還需要正確的方法、持續的學習,並且在過程中靈活調整策略。努力並非萬能,學會從錯誤中反思與調整,才是成長型思維的關鍵。
4. 成長型思維≠隨便接受挑戰
很多人誤解成長型思維為「只要接受一切挑戰,不論挑戰的難度或類型」。事實上,成長型思維並不意味著要盲目接受所有挑戰,而是挑戰比現有能力還超出一點的自己,並從挑戰中學習與成長。而挑戰應該是符合個人興趣與發展需求的,過度的挑戰可能帶來不必要的壓力,甚至會影響學習的效果。
5. 成長型思維≠結果不重要
另一個誤解是,成長型思維的人只關注過程中的學習與進步,忽略結果。事實上,成長型思維不是排斥對結果的重視,而是強調從每一個結果中吸取教訓,而非定義自己的價值。無論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成長型思維的關鍵是能夠反思並從中調整策略,讓自己在未來做得更好。
七、如何培養成長型思維?十個方法一起具體練習
(圖片來源:Photo by Brett Jordan on Unsplash)
1.善用「 Yet 」的語言
一個人的語言反映了他對自己能力的看法。成長型思維的人不會對挑戰說「我做不到」,而是會說「我還沒有做到」。這種語言模式轉換能幫助我們避免限制自己的潛力。透過積極的語言來提醒自己「這是可以學會的」,能激勵自己投入更多的努力和學習,建立成長型思維。
練習:
- 步驟一:寫下一個最近覺得做不到的事情。
- 步驟二:在旁邊進行改寫。
例如:「我不擅長演講」,可以說「我還沒掌握演講技巧,我會練習直到做得更好」。
2.接受一個挑戰
成長型思維強調挑戰是學習和成長的機會,而非阻礙。無論挑戰多麼艱難,我們都應該以積極的心態來看待它。面對挑戰時,問自己:“這件事能教會我什麼?”每一個挑戰都是一個寶貴的學習經歷,能讓我們發現更多的潛力。
練習:
- 步驟一:設置一個挑戰清單,列出當前所有感覺困難、不想碰觸的任務。
- 步驟二:選一個挑戰設定一個學習目標,不用很巨大目標,微小的目標就可以。
例如:「陌生開發」,可以從成交目標,先設立「列出電話清單,並每天撥打10通,有撥打即可,並思考如何可以更好。」
3.面對挑戰時,尋找三種解決方案
當遭遇挑戰或困難時,總是有多種方式可以應對。成長型思維能幫助我們跳出僅有單一解決方案的思維限制,並能降低我們遇到挑戰後,不想執行的拖延,並能激勵我們進一步挖掘創意與解決問題的潛能。
練習:
- 步驟一:面對一個困難的問題,先簡單描述它。
- 步驟二:思考如果是主管、朋友、有經驗的人,會怎麼嘗試解決。
- 步驟三:列出三種不同的解決方案,並對每一種方案進行優缺點分析。
例如:「業績都達不成」,列出三種方法:(1) 擴大潛在客戶名單,(2) 提升現有客戶的成交率,(3) 改變電話銷售的開頭策略
4.分析反饋或批評
當收到反饋時,許多人會感到不舒服,甚至產生防衛心態。然而,成長型思維的人會將反饋視為自我提升的契機。反饋無論好壞,都能為我們提供寶貴的資訊,幫助我們發現盲點和改進的空間。成長型思維的人不會將批評視為攻擊自己能力的證據,能讓我們更加勇於接受挑戰,並不斷進步。
練習:
- 步驟一:在聽到反饋與批評時,記錄下來不急著反擊或迴避。
- 步驟二:分析哪些事建設性批評。
- 步驟三:列出具體改進措施與行動計劃。
例如:「你這個簡報做的很不直觀。」不用覺得自己被批評簡報能力低,可以進一步詢問對方或自我反思,是整體邏輯安排、配色還是圖文搭配,並列出改進措施。
5.從失敗中學習
失敗是學習過程中的一部分。許多人在失敗後感到沮喪,甚至放棄。但對成長型思維的人而言,失敗是一次重要的學習機會。每一次的失敗都能提供寶貴的反思資料,讓我們了解如何避免同樣的錯誤並成為更強大的人。
練習:
- 步驟一:回顧最近的一次失敗經歷,問問自己:「發生什麼事?」
- 步驟二:識別過程中,問問自己:「哪些是你能控制的?」、「哪些是你無法控制的?」
- 步驟三:注意力集中在可以改進的地方,列出具體的改進措施。
例如,若在某項專案中未能達成目標,可能是因為計劃不夠詳細或資源配置不當。下一次可根據這些問題制定更周全的計劃。
6.用SMART法則設立目標
SMART 是一種高效的目標設定法則,確保目標具體、可行且有時限。
- S(Specific,具體):明確描述目標,例如「我要每天運動30分鐘」,而不是「我要變健康」。
M(Measurable,可衡量):能追蹤進度,例如「三個月內減重3公斤」。
A(Achievable,可達成):設立合理挑戰,例如「每天讀十頁書」,而非「每天讀完一本書」。
R(Relevant,相關):與個人或職場需求相關,例如「學習 Excel 提升工作效率」。 - T(Time-bound,有時限):設定期限,例如「兩週內完成簡報技能課程」。
練習:
- 步驟一:寫下一個你想達成的目標。
- 步驟二:用 SMART 原則檢查,確保符合五個標準。
- 步驟三:拆解成小步驟,設定具體行動計畫。
- 步驟四:定期檢視進度,適時調整策略。
7.自我激勵和自我肯定
自我激勵和自我肯定是成長型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我們面對困難時,能夠給自己正向的鼓勵和激勵,能有效增加面對挑戰的勇氣和動力。自我肯定的語言能讓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難,從而繼續前進。
練習:
- 步驟一:完成一個小目標後,可以反思這次比上次進步的地方。
- 步驟二:給自己一些積極的肯定語句,比如:「這次做得很好!比上次更進步了!」
8.他人成功經驗的學習
成長型思維的人會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成長策略。當我們觀察到他人如何克服困難並達到成功時,可以借鑑他們的做法和策略。這不僅能節省摸索的時間,還能讓我們更清晰地知道應該如何進行調整和改進。
練習:
- 步驟一:選擇一位你認為成功的人物(可以是身邊的同事、領袖、或是公開人物),觀察他們如何應對挑戰。
- 步驟二:分析他們的成功經驗,總結出可行的策略或方法。
- 步驟三:將這些方法應用到自己的工作或生活中,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9.學會自我復盤
自我復盤是成長型思維中的一個關鍵技能,是一種反思與調整的過程,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進。成長型思維的人會定期進行自我評估,並根據自己的優勢和不足調整行為,從而促進持續進步,也能關注自己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的進步,給予自我肯定。
練習:
- 步驟一:定期(每月或每季)進行自我復盤,對自己在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進行反思。
- 步驟二:問問自己:「最近新學習了什麼?」「 進步了哪些?」「 有哪些小成就?」「 突破了什麼? 」「還有哪些可以更好?」「最小的可行目標是什麼?」「下次遇到時,我可以怎麼做?」「我的信心指數有多少?」
- 步驟三:列出自己的優勢和需要改善的領域。
10.參加新領域的學習活動
積極參與新的學習活動不僅能擴展你的知識面,還能促進大腦的靈活性和創造力。當你不斷走出舒適區,才能發現更大的潛力,因為當我們長時間停留在熟悉的領域內時,容易陷入自滿,在嘗試學習不熟悉的領域時,將促使成長型思維,並促進更深層次的成長,而透過勇氣練習課不只可以培養成長型思維,還可以有社群陪伴。
練習:
- 步驟一:選擇一個你感興趣的課程或活動。
- 步驟二:設立收穫目標,決定你希望從這個活動中學到什麼。
- 步驟三:定期參加該活動,並記錄下學到的新知識和技能,
- 步驟四:思考新知識如何能幫助自己在現有領域中發揮更好的作用。
你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你的成長空間,改變思維,突破成長瓶頸!
成長型思維不僅能幫助你在職場中保持競爭力,還能讓你在面對挑戰時保持積極的態度,從錯誤中學習,並不斷進步。無論是提升學習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是增加韌性、創造力和自信心,成長型思維都能幫助你在職場中走得更遠。
所以,無論在哪個領域,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往往能夠脫穎而出,實現長期的成功。
思維模式決定未來,而選擇權始終掌握在你手中。 你可以選擇被過去的經驗與既定框架束縛,停滯不前;也可以選擇打破限制,相信學習與努力能帶來改變建立成長型思維,讓自己不斷進步。
成長型思維的關鍵不在於天賦,而在於態度——當你在勇氣練習課中,願意擁抱挑戰、接受回饋、從失敗中學習,你就已經踏上了成長的道路。現在開始,給自己一個全新的思維方式,用成長型思維迎接更多可能性,讓未來的自己感謝今天願意改變的你!
參考資料1:柯幸君(2024)。教師成長型思維與心理幸福感之關係-以臺中市高級中學教師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參考資2:Tao W, Zhao D, Yue H, Horton I, Tian X, Xu Z, Sun HJ. The Influence of Growth Mindset on the Mental Health and Life Events of College Students. Front Psychol. 2022 Apr 14;13:821206.
參考資3:Stanford University-Growth Mindset and Enhanced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