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將「溝通」等同於「說話」,但其實說得多並不代表溝通效果好。真正有效的溝通,是雙向的交流與理解,包括語言、非語言(肢體語言、表情、語調等)、傾聽與情緒感知。所以溝通的目的,是希望被理解,也希望能理解他人。
當彼此都能感受到被尊重與理解時,才有真正的「互動」產生。所以掌握溝通技巧之前,心進化覺得最重要的是先理解溝通的本質:它是一種連結,而不是一場辯論。這不僅適用於職場對話,也涵蓋家庭溝通、友情維繫、親密關係等各種場景。
一、溝通是現代人的關鍵軟實力
(圖片來源:Photo by Volodymyr Hryshchenko on Unsplash)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會表達自己」比「會表現自己」更重要。無論我們正處在什麼樣的角色──是職場上的領導者、團隊成員、或是家庭中的夥伴──溝通都是一把能開啟理解與連結的鑰匙,有良好人際溝通技巧,等於為我們的生活與工作鋪上一條順暢且充滿理解的道路。
1.在個人生活方面:
- 建立信任:清晰的表達能促進相互理解,減少誤解,從而建立起更深的信任。
- 解決問題:當雙方能夠開誠布公地溝通,問題的解決會變得更加高效。
- 避免衝突:透過適當的溝通技巧方式,可以化解矛盾,減少情感上的摩擦。
- 提升合作效能:無論是家庭還是友誼,開放且有效的溝通技巧對話能讓彼此的合作變得更加和諧與順利。
2.在職業生涯方面:
- 提升團隊合作效率: 良好的溝通技巧能促進團隊協作,使工作進展更加流暢。
- 更有效地領導和激勵他人: 當領導者能清晰表達願景與期待,團隊更能理解並共同努力達成目標。
- 提高客戶滿意度和業務成功率: 有效的溝通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客戶需求,從而提供更符合期待的解決方案。
- 在面試、簡報和會議中表現更出色: 溝通技巧能力不僅幫助我們在專業場合中表現自如,還能給予他人深刻的印象,促進職業成長。
- 更容易獲得晉升和發展機會: 良好的溝通技巧能使我們更容易被上級及同事看到,也能為我們爭取更多的發展機會。
二、人際溝通技巧的五大步驟
(圖片來源:Photo by Jason Leung on Unsplash)
步驟 | 內容 |
第一步:傾聽對方的需求與情緒 | 先放下「給建議」的衝動,練習不插話、不急著回應先安靜地聽完整段話。 |
第二步:用同理回應 | 用溫柔語句表達理解對方的情緒,讓對方感受到被接納與理解。 |
第三步:表達自己的立場與需求 | 誠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需求,並與對方建立共同的理解,避免過度迎合。 |
第四步:雙方回饋確認 | 用確認語句確認彼此是否理解正確,避免認知上的落差。 |
第五步:結束對話保持尊重 | 尊重對方的立場並保持開放的態度,用感謝語句結束對話,為未來的對話留下空間。 |
溝通技巧第一步:傾聽對方的需求與情緒,別急著給建議
很多時候,我們太快想幫對方解決問題,卻忽略了他真正想被理解的情緒。傾聽不只是聽「內容」,更是聽「情緒」,用心去感受他說這些話的背後,是焦慮?無助?還是單純想找個人陪?讓我們願意先放下「給建議」的衝動,先陪對方走過他的訴說,相信對方也會感受到被理解,而這才是正是溝通的開始。
▶嘗試小行動:
下一次朋友向你傾訴時,練習不插話、不急著回應。先安靜地聽完整段話,並說:「我聽見你剛剛說的了」來回應對方。
溝通技巧第二步:用同理回應,建立安心的互動氛圍
在對話中,單單聽見還不夠,如果我們能用溫柔的語句回應:「我聽得出來這件事讓你很辛苦」或「如果我是你,也會這樣想」,會讓對方感覺被接住。
同理不是附和,而是讓對方知道,他的情緒是被看見的、他的處境是有人理解的。在勇氣練習課中我們能練習用同理建立安全感,而對方自然更願意敞開心房。
▶嘗試小行動:
今天在與任何人對話時,先練習用一句「我可以理解你這樣想」開頭,再說自己的回應。
溝通技巧第三步:清楚表達自己的立場與需求
良好的溝通不是一味迎合,而是雙向的互動。當我們理解對方之後,也要誠實表達自己的想法與需要。例如:「我很理解你為什麼這樣做,同時我也需要……」這樣的說法,不僅能維持我們理解對方,也守住了我們的界線與立場,並能清楚表達不是對立,而是讓彼此更容易看見共識的位置。
▶嘗試小行動:
寫下一個你一直想對某人表達的「需要」,用「我希望……因為……」的方式,把它先寫給自己看。
溝通技巧第四步:雙方回饋確認彼此理解,減少誤解
即使我們以為已經說清楚了,也可能存在彼此認知上的落差。這時候,可以用「所以你的意思是……我理解對嗎?」這類確認語句,來幫助雙方校準理解的方向。這個步驟雖然簡單,卻非常關鍵,很多誤會就是因為「以為你懂」,結果卻根本不是這樣。
▶嘗試小行動:
下一次與人討論完一件事,試著用一句話總結對方的意思,並請對方確認:「我這樣理解對嗎?」
溝通技巧第五步:結束對話時,保持尊重與開放態度
再好的溝通,也需要一個溫柔的收尾。即使雙方意見不同,也可以用「謝謝你願意說出這些」來收束對話,讓彼此留下尊重的感覺。同時,也可以開放地說:「如果你之後還想聊,我們能夠繼續聊。」這樣不僅為這次對話畫下句點,也為下一次連結保留空間。
▶嘗試小行動:
今天和任何人對話結束時,練習用「謝謝你跟我說這些」做為結尾,觀察對方的反應。
三、提升人際溝通技巧的七大實用方法
(圖片來源:Photo by Christina @ wocintechchat.com on Unsplash)
方法一:非語言訊息在溝通中的影響力
非語言訊息,如肢體語言、眼神接觸和面部表情,對溝通的影響比我們想像的要大。研究發現,超過七成的溝通是透過非語言方式進行的。比如,在與他人對話時,保持穩定的眼神接觸能傳達誠懇與專注,微笑則能拉近彼此的距離。相反,避免眼神接觸或交叉雙臂,則可能讓對方感到排斥或不信任。
▶嘗試小行動:回想你最近一次溝通時,對方和自己的肢體語言?
方法二:多用開放問句
開放問句能促進更深入的對話,幫助了解對方的想法與情感,例如:「你覺得怎麼樣?」或「可以告訴我更多嗎?」相較於封閉式問句,例如「你喜不喜歡這個?」,開放問句能激發對方更多的回應,促進雙方的互動,避免對話變得單調或僵硬。這溝通技巧也能讓對方感受到我們對他們觀點的重視,從而增進溝通的深度。
▶嘗試小行動:下一次與討論一件事時,試著用:「你覺得怎麼樣?」來開啟討論。
方法三:適時給予肯定與支持:使用正向語言
在溝通技巧中,適當的肯定與支持能讓對方感受到關心與尊重。例如,當同事提出一個好點子時,我們可以說:「這個想法真的很有創意,對我們團隊的發展會有很大幫助!」這樣的正向語言不僅能鼓勵對方,也能強化彼此的信任感。
▶嘗試小行動:試著在下次對話中加入一些正向與鼓勵的語句。
方法四:展現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理解和感受他人情緒的能力,在未來的對話中,我們能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來理解他們的感受,當對方分享情緒時,我們可以說:「我能理解你的感受,這一定讓你很困擾。」這樣的溝通技巧回應能讓對方感覺到被理解,並促進更健康的對話。這不僅能增強我們與他人之間的情感聯繫,還能幫助我們在衝突中保持冷靜並有效處理。
▶嘗試小行動:試著在下次對話中,傾聽對方的困擾與情緒,試著用:「我聽到你剛剛說____,感覺真的很生氣。」
方法五:「我訊息」表達法:不責備,也能表達不滿
「我訊息」是一種表達自己感受和需求的技巧,能讓我們避免使用指責的語言。例如,當某個行為讓我們不滿時,不妨說:「當我看到你這樣逃避不溝通時,我感覺到有些不安,我希望我們能找到更好的解決方式。」這樣是溝通技巧是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直接指責對方,這樣不僅能避免衝突,能讓溝通更加和平。
▶嘗試小行動:試著在自己有困擾與情緒時,可以用「我訊息」來開起溝通。
方法六:避免否定
在日常交流中,留意自己是否常常使用否定語氣,在溝通中,過多的否定詞例會讓對方感到壓力,甚至產生反感,例如:「不行」、「不能」。相反,使用溝通技巧中正向積極的語言能讓對話更加和諧。例如,將「我們不能這樣做」轉換為「我們需要考慮其他解決方案」會讓人更願意參與討論。
▶嘗試小行動:回想你最近一次溝通時,有否定對方的內容,並試著將否定轉為積極的表達方式。
方法七:觀察並回顧自己的說話模式
保持一致性是建立信任的關鍵,所以觀察並回顧自己在不同情境下的溝通模式,會幫助我們發現哪些方法有效,哪些可能會讓他人感到困擾。例如,當你在開會時總是快速語速和含糊其辭,這可能讓聽眾難以理解我們的意思,所以試著在每次對話後,回顧自己表達的方式和語氣。
▶嘗試小行動:每天在對話後花些時間自我回顧,觀察自己的語氣、節奏和肢體語言是否一致,這樣做不僅能幫助你改進溝通,還能讓對方感到更為信任和尊重。
四、建立良好人際互動的六個進階技巧
(圖片來源:Photo by Christina @ wocintechchat.com on Unsplash)
技巧一:適度自我揭露,促進真誠互信
適度的自我揭露是一種建立信任和連結的有效方式。當我們願意分享一些自己內心的想法或感受時,能讓對方感受到我們的真誠與脆弱,進而加深彼此的信任感。例如,可以分享一個你最近的挑戰或學到的重要教訓,讓對方了解你的真實情感,而不只是表面的交流。這樣的交流方式不僅讓人感到親近,也能激發對方開放心扉。
▶嘗試小行動: 在下次和朋友或同事的對話中,選擇分享一個最近讓你感動或啟發的經歷。
技巧二:練習換位思考,看懂對方的立場
換位思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情感,這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關鍵。在勇氣練習課中我們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時,會更加理解他們的動機與情緒,避免誤解或衝突。例如,當同事因為工作壓力感到焦慮時,我們可以試著從他的角度思考,而不是單純地對事不對人,這樣的理解會讓對方覺得被尊重與理解。
▶嘗試小行動: 在下一次與他人發生分歧時,試著停下來,反思一下「如果我是對方,我會怎麼想?」
技巧三:用提問引導對話深入
提問是一種強大溝通技巧的對話工具,它能幫助我們深入了解對方的想法和情感。我們不僅能了解對方的立場,還能讓對話更有深度,例如:想了解對方今天過得如何,除了簡單問「今天怎麼樣?」,可以問對方說「今天有什麼讓你感到特別開心或印象深刻的事情嗎?」這樣的問題可以激發對方更深入的分享,促進更有質感的對話。
▶嘗試小行動:下次與朋友或同事交談時,可以問「最近有學到什麼有趣的事嗎?」這樣不僅讓對方打開話匣子,還能增進彼此的了解。
技巧四:給出具體、溫和又有建設性的回饋
回饋是溝通中的重要環節,當我們能夠給出具體且建設性的回饋時,對方會感受到我們的支持和鼓勵,所以具體的回饋能幫助他人了解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並且以溫和的語氣表達,能避免讓對方感到防衛。例如,對同事提出建議時,可以說:「我覺得你的報告很好,但如果能再加入一些數據支持,會讓論點更強有力。」這樣的建議既具體又不帶批評,能有效促進溝通技巧改進。
▶嘗試小行動:明天要給回饋時,可以先說對方做的不錯的地方,再提到你想給的建議,並說明建議與成果之間的關聯。
技巧五:了解每個人不同的溝通風格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溝通方式,了解這些差異能幫助我們更有效地與他人交流。有人可能喜歡簡單明瞭的直白溝通,而有人則可能注重情感交流和關係建立,而有些人喜歡有邏輯、結構和詳細數據的交流。當我們能夠識別並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以符合對方的風格時,會讓人際溝通技巧更進步。例如,如果對方偏愛簡潔的表達,我們就可以避免冗長的解釋,直接切入重點。
▶嘗試小行動: 寫下你最常需要溝通的五個對象,他們喜歡的溝通是希望知道簡潔明瞭、想了解細節的、注重情感交流和關係建立,還是有喜歡有邏輯、結構和詳細數據的溝通方式。
技巧六:設立共同目標
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設立共同目標能讓我們與他人建立更緊密的聯繫。當大家朝著相同的目標努力時,會感受到更多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向心力,也提升人際溝通技巧。例如,與同事共同設定一個項目的達成目標,大家會在這個過程中相互協作,並一同慶祝成果。這不僅能增強人際關係,還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
▶嘗試小行動: 在下一次討論時,可以先了解對方的溝通目標與自己溝通目標的共同點是什麼。
溝通技巧是一輩子的修煉
(圖片來源:Photo by charlesdeluvio on Unsplash)
溝通真的像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藝術。我們每一天都在和身邊的人對話,無論是家人、朋友,還是同事,溝通的方式會直接影響我們的關係和心情。最重要的是,這並不是一個一次性完成的任務,而勇氣練習課能夠練習和調整的溝通技巧過程。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遇到溝通上的困難,說錯話或沒能完全理解對方的意思,但這些經歷都能幫助我們成長。每一次的對話,都是一次了解彼此的機會,能讓我們更靠近對方,也讓我們更了解自己。只要我們願意反思、調整,不斷地去嘗試、去改進溝通技巧,溝通的效果就會越來越好,關係也會更加和諧。
參考資料1:.左宗亭(2008)。半導體產業員工人際溝通能力、衝突管理與教育訓練需求關聯性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參考資料2:戴紹軒(2023)。教保服務人員人際溝通能力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參考資料3: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Definition, Importance and Must-Have Ski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