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身邊越來越多朋友或家人有氣喘?以前覺得氣喘好像是少數人的問題,但現在可以常聽見身邊的辦公室同事或是親戚的小孩,越來越常有人被診斷出罹患氣喘,而這現象,是事實,不是錯覺!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約有三億人口罹患氣喘,而每年有 18 萬人死於氣喘,而氣喘在台灣約有 12 %的盛行率,相當於每八至九個人中就有一位氣喘患者,而且這個數字還在持續上升中,隨時面臨氣喘發作的危機。

更令人擔心的是,很多人的氣喘問題其實沒有被正確的診斷出來,例如:容易咳嗽的症狀、運動時特別喘、晚上睡覺會胸悶 … 這些都可能是輕度氣喘的徵兆。特別是現在的空氣汙染嚴重,加上都市生活壓力大,越來越多年輕人甚至兒童都出現氣管敏感的症狀,如果沒有及時發現治療,可能引發後續氣喘發作的風險因子。

圖片來源:Photo by Jason Hawke 🇨🇦 on Unsplash

氣喘是甚麼

氣喘( 哮喘 )是呼吸道的一種「 過度敏感反應 」,可以想像成氣管就像是一條有彈性的水管,遇到外部刺激時,會突然收縮變窄(肌肉緊繃 )、 腫起來( 黏膜發炎 )、 分泌黏液( 就像水管裡卡了黏稠的膠水 )等等狀況發生。

氣管「 收縮變窄 」

當氣喘發作時,氣管周圍的平滑肌會突然強烈收縮,這種收縮不是身體本能反應的,而是氣管「 過度防衛的結果 」,此情況就像是氣管誤以為灰塵、冷空氣、過敏原是危險敵人,所以命令肌肉「 快關門 !」,這時候,及時你想要用力呼吸,氣流仍會受阻,而產生高頻率的吸呼、吸呼現象。

氣管「 腫起來 」

發炎是氣喘的隱形殺手!過敏或刺激物會讓氣管內壁的黏膜像被蜜蜂叮到一樣「  腫起來 」,讓氣管內壁厚度可能增加至一倍,這種腫脹不是暫時的,若長期未控制,可能導致氣管結構永久變化,影響氣管內壁的正常運作。不僅如此,發炎還會使得氣管變得像「 傷口 」般敏感,一點點冷風或菸味就會觸發咳嗽。

分泌黏液 「 像水管卡了膠水 」

健康氣管本來就會分泌少量黏液來黏住灰塵,但氣喘發作時,黏液工廠卻「 過度加班 」!導致這些黏液又黏又稠,像口香糖黏在支氣管壁上,甚至結成「 黏液栓 」堵住小支氣管,這時會感覺到有痰卻咳不出來,更麻煩的是,黏液成了細菌的溫床,可能引發二次感染。

觸發氣喘的原因

氣喘不是單一原因造成,而是基因體質遇上環境刺激共同作用下的結果。

過敏原

過敏原是誘發氣喘最常見的兇手!當免疫系統誤將這些過敏原無害物質當成敵人時,就會引發氣管過度反應,像是床墊塵蹣、寵物皮屑、黴菌、蟑螂和潮濕處滋生的黴菌,都是氣管刺激的來源,而室外花粉和飄散的真菌孢子,在特定的季節飄散,更是讓過敏體質者防不勝防。

空氣汙染

室外的空氣汙染( 汽車廢氣 、工廠排放的 PM 2.5、臭氧 )和室內汙染 ( 二手煙 、油漆揮發物 )都可能刺激呼吸道。細懸浮微粒會深入肺部、引發氧化壓力與發炎反應,長期暴露更可能加重氣喘頻繁與嚴重度,研究顯示,高汙染區域的兒童氣喘發生率較高,應減少戶外空氣品質不佳時段的室外活動。

呼吸道感染

病毒或細菌感染( 感冒、流感、鼻竇炎 )是氣喘急性發作的主因之一,尤其對兒童影響顯著。病毒會破壞呼吸道表皮細菌,使神經末梢敏感化,加劇氣管收縮與黏液分泌,例如:呼吸道融合病毒( RSV )感染後可能導致長期氣管過敏反應,可事先接種疫苗來減少誘發氣喘發作的機會。

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是誘發氣喘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冷空氣、濕度驟降或季節轉換都是誘發氣喘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冷空氣會導致氣管平滑肌痙攣,而乾燥空氣會使呼吸道黏膜脫水,引發咳嗽。此外,梅雨季節的氣候變化而加重黴菌滋生的兩大因素,也會導致病情的加重,引發氣喘發作。

運動

運動會誘發氣喘發作的因子,常發生在低溫環境中進行劇烈運動,可能引發導致「 運動誘發型氣喘 」,主要是因為快速呼吸使呼吸道水分流失,引發暫時性收縮,常見的運動於跑步、滑雪等活動,且症狀多在運動後五分鐘至十分鐘出現。可透過運動前熱身、運動環境挑選屬於溫潤環境下,可降低氣喘發作。

情緒壓力與焦慮

壓力賀爾蒙失衡可能會放大發炎反應,而心理壓力會透過神經分泌系統使得氣喘病情加重。主要是因為哭泣、大笑等強烈情緒會導致過度換氣而誘發氣喘症狀,而原本在使用氣喘藥物的患者,如果身處在長期壓力環境下則會降低對氣喘藥物的治療效果,可以透過心理調適與放鬆技巧是改善的方式。

藥物與食品添加劑

部分藥物,例如:阿師匹靈、非類固醇消炎藥,會干擾體內發炎物質的代謝,使呼吸道加劇收縮,可能會加重呼吸道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嚴重氣喘發作的機會。在食物方面,葡萄酒、啤酒、醃製食品、海鮮加工食品,因食物需添加亞硝酸,而亞硝酸會釋放二氧化碳刺激呼吸道,則導致突然的氣喘發作。

職業性氣喘

職業工作環境下所暴露特定物質中的化學物質刺激呼吸道引發的氣喘,像是穀物粉塵、油漆溶劑、木屑等都可能誘發氣喘,例如:麵包師傅可能對於麵粉過敏,實驗室人員因長期必須接觸甲醛容易誘發氣喘因子,這些症狀有時可能在接觸後立即出現,或是經過數月的累積才會有氣喘發作的現象。

氣喘發作

圖片來源:Photo by CNordic Nordic on Unsplash

發作前的前兆

氣喘發作通常不是突然發生,而是會先出現一些警示症狀,如果能及時察覺這些前兆並採取適當的措施,往往能避免嚴重的氣喘發作。

呼吸道的症狀

在夜間或是清晨時段會出現持續性的輕微咳嗽且這種乾咳會逐漸加重,還會有明顯的胸悶與壓迫感,就像是胸口被繩子勒住一樣,另外一個現象是會不自覺的加快呼吸頻率,呼吸會變得淺而急促。

體能方面

平常輕鬆地爬樓梯或是快步走的日常活動會突然變得需要付出更多的力氣才能完成,也會感覺到運動的持久性明顯下降,稍微活動就容易氣喘呼呼,需要頻繁休息。

晚上夜間的症狀

如果出現經常在半夜因咳嗽而醒來,或是接近清晨時的時候,會感覺喉嚨緊繃、乾癢、呼吸不順暢,這也是氣喘發作前的徵兆。

其他全身性反應

因呼吸不順暢而產生的焦慮、煩躁、等情緒變化。而過敏性氣喘患者可能會伴隨鼻塞、流鼻水的過敏徵象更加嚴重。

氣喘發作前現象呼吸道體能方面晚上夜間其他全身性
發作前的表徵持續性乾咳嗽運動持續力下降半夜因咳嗽醒來、早晨喉嚨緊繃因呼吸不順暢產生焦慮與煩躁、過敏性的徵象更加嚴重

氣喘發作時,身邊沒有藥物怎麼辦

調整姿勢與呼吸

氣喘發作時,應採取「 端坐呼吸 」姿勢,讓身體自然前傾斜、手肘支撐在膝蓋上,這個姿勢能幫助肺部獲得更多空間,讓氧氣進入體內,同時可以搭配「噘嘴呼吸法」,用鼻子緩慢吸氣兩秒,再像吹蠟燭般噘嘴慢慢吐氣四至六秒,這樣的方式可以減少呼吸道塌陷的情況,但留意避免平躺姿勢做此動作。

環境

如果是處在誘發源( 煙霧、冷空氣、過敏源 )的環境下導致氣喘發作,應該立即遠離環境,如果在室內遇到氣喘發作,可以適時打開窗戶保持空氣流通,但要注意避免讓冷風直接吹向患者,同時須鬆開患者身上過緊的衣物,且須留意頸部和腰部的衣物束縛,以確保患者在呼吸動作過程中能更順暢地進行。

其他

若出現嘴唇發紫、說話斷斷續續、意識模糊等嚴重缺氧症狀,必須立即撥打尋求專業的救護人員及醫護人員協助,在等待救援期間,要讓患者保持半坐半臥的姿勢,持續監控呼吸狀況,就醫時需詳細說明氣喘發作的當時情況,讓醫療專護人員能有充足的資訊來正確診斷,可以對症下藥的治療以舒緩患者症狀。

氣喘常見症狀

喘鳴

喘鳴是一種高音調的呼吸聲,代表呼吸道因為發炎導致狹窄,通常在呼氣時出現,這是由於氣管收縮導致空氣通過狹窄的呼吸道而產生的。喘鳴的聲音可能聽起來像口哨聲或吱吱聲。嚴重程度也會有所不同,輕微的喘鳴可能只有在用力呼吸或運動時才會出現,而嚴重的喘鳴則可能在休息時也會出現。

咳嗽

氣喘引起的咳嗽通常都是乾咳,但也有可能伴有少量黏液,氣喘咳嗽的症狀可能持續數周甚至數月,有時會被誤認為感冒或支氣管炎,但氣喘咳嗽通常不會伴有發燒或喉嚨痛等感冒症狀,因為氣喘引起的咳嗽,是因為呼吸道發炎,而產生的保護機制,因此,當出現長期咳嗽,可能是罹患氣喘疾病。

胸悶

氣喘產生的胸悶情況,所造成的影響程度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只感到輕微的不適,而有些人則感到嚴重的胸部緊縮或胸部壓迫的感覺,甚至伴有呼吸困難,主要是因為氣管發炎反應會增加呼道的敏感性,且呼吸道收縮時會使呼吸道阻力增加,造成胸部緊縮感和呼吸的困難。

呼吸困難

呼吸困難是一種呼吸不順暢或呼吸費力的感覺,可能伴有氣喘呼呼或呼吸急促,每個人影響所呈現的現象不同,有些人可能只在運動時感到呼吸困難,而有些人可能在靜態休息時也會感到呼吸困難,嚴重的呼吸困難可能導致意識模糊或昏厥,可能危害到生命危險,需要立即尋求就醫管道。

那些人容易有氣喘

有過敏體質者

氣喘與過敏體質者息息相關,若本身或家族有過敏性疾病( 過敏性鼻炎、異位性鼻膚炎等 ),則罹患氣喘的機率將顯著提高,這是因為過敏體質者的免疫系統對環境中的抹些物質過度敏感,當過敏體質者接觸到過敏原時,免疫系統會錯誤地將其視為有害物質,身體進而產生過度反應。

長期接觸刺激性物質者

長期接觸刺激性物質,對呼吸道造成不可逆的傷害,進而大幅提升罹患氣喘的風險。包含:菸害,香菸中的尼古丁、焦油、懸浮微粒會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造成呼吸道發炎、腫脹,長期下來呼吸道變得異常敏感而容易誘發氣喘,然而,二手菸的危害也不容忽視,長期暴露同樣會對呼吸道造成嚴重損害。

空氣汙染、粉塵環境以及化學物質也是引發氣喘的重要因素。空氣汙染主要來自工業廢氣、汽機車排放的廢氣、工地粉塵以及 PM 2.5 等懸浮微粒,特別在都市地區,空氣汙染問題較為嚴重,應更加對呼吸道的保護。化學物質及粉塵環境,通常在工作環境下較為常見,相關環境的工作人員應做好防護措施。

肥胖者、孕婦、老人

肥胖者因為體重過重造成呼吸系統的額外負擔,且腹部脂肪壓迫橫膈膜,限制了肺部擴張,導致呼吸道阻力增加。而孕婦在懷孕期間,因為賀爾蒙變化及子宮擴大,可能對呼吸系統的影響有:呼吸道變得更敏感,對過敏原和刺激物的反應更強烈。老年人因為年紀的增長,呼吸系統功能衰退增加罹患氣喘的機率。

兒童

兒童因為呼吸道結構的關係,相較成年人的氣管更為狹窄及脆弱,當遇到刺激物時更容易收縮和發炎反應。加上兒童的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全且處於發育中,所以對於外界過敏原的反應更為敏感。

此外,兒童接觸的環境過敏源( 塵蹣、花粉、棉製玩具 )比成人的機會更多,且活動範圍多是在室內,誘發氣喘的機率就會更高。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兒童氣喘發作率較高,但隨著年齡增長和呼吸系統的發育完善,約有一半罹患氣喘的兒童症狀可能會減輕或消失,及時診斷治療對控制氣喘非常重要。

氣喘治療

藥物治療

氣喘藥物可以針對氣喘病患症狀的輕重有不同的藥物提供,如緩解型藥物是針對可快速緩解當下緊急氣喘的情況,預防型藥物適用於長期控制氣管炎症和預防發作的功效,另外一種是生物科技研發的抗體藥物,對於重症氣喘患者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同時,可以配合監控肺功能的變化,調整藥物的治療方向。

兒童氣喘發作治療

圖片來源:Photo by Md. Shazzadul Alam on Unsplash

兒童氣喘發作的治療關鍵在於快速緩解急性症狀與預防未來發作。

當兒童氣喘急性發作時,首要目標是迅速緩解呼吸道痙攣並確保供應足夠的氧氣,同時需要協助兒童保持坐姿或半坐臥姿勢以減輕呼吸道肌肉的負擔。當提供支氣管擴張劑後,照顧者需要持續觀察兒童的呼吸頻率是否過快,能否說出完整句子,以及有無出現嘴唇或指甲發紫等缺氧徵兆。

如果孩童在接受支氣管擴張劑治療後,症狀未見改善甚至惡化,例如:出現明顯呼吸困難或意識模糊,這可能代表氣管阻塞相關嚴重,必須立即送醫治療。

對於反覆氣喘發作的兒童,長期控制計畫顯得格外重要,除了急性期的處置外,日常生活應規律使用抗發炎藥物以降低氣管敏感度,透過完整的氣喘計畫治療方案,並定期追蹤,通常可達到有效減少急性氣喘發作的頻率與發作時的嚴重度。

日常生活調整

氣喘患者可以與專業醫療人員討論選擇合適的運動,透過規律的運動來提高肺部功能,此外,氣喘患者對於維持健康的體重也格外重要,因為肥胖因素可能會增加氣喘症狀,在生活中,學習有效的呼吸方式( 噘嘴式呼吸、橫膈膜呼吸法 )和放鬆技巧,也是重要減少氣喘發作的一個環節。

環境控制

氣喘患者如果可以加強環境衛生的控管,對於改善氣喘發作的發生機率很有幫助。氣喘患者應避免接觸已知的過敏原和刺激物( 花粉、棉被塵蹣、玩具棉屑等 ),並保持內式空氣清新,減少室內空氣汙染物( 菸害 ),定期居家清潔並控制室內濕度維持在濕度 30 至 50之間,降低黴菌滋生。

飲食改善

飲食改善對於氣喘患者有一定的輔助效果,雖然不能替代主要的藥物治療,但合適的飲食可以降低氣喘發作的機會也可能達到幫助氣喘患者減輕症狀。抗發炎的飲食( 橄欖油、深綠色蔬菜、馬鈴薯、地瓜等 ),以及植物性為主的飲食模式,不僅可以避免呼吸道細胞受氧化損害,也可以助於減輕氣管發炎的機會。

地中海飲食Omega 3 脂肪酸的食物抗氧化的食物
橄欖油、魚類、水果、蔬菜、全穀物鮭魚、沙丁魚、亞麻籽深色綠色蔬菜、紅色與黃色的蔬果

治療後氣喘會好嗎?

氣喘目前無法「 根治 」,早期診斷,正確用藥,避免氣喘發作誘因是控制氣喘病情的關鍵,但透過現代醫療與自我管理,多數氣喘患者能達到症狀可以幾乎消失,例如:患者個肺功能可接近正常肺功能的標準、極少急性發作的機會,幾乎可以完全擁有與常人無異的生活品質。

氣喘患者須留意事項

日常生活管理

氣喘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是控制疾病的重要基礎,首先,需隨身攜帶急救藥物,這是應對突發症狀的第一道防線,且需定期檢查藥物的充足並確認藥物的有效期並確保藥物正確的存放,此外,在日常行為上,患者應避免刻意憋氣或不自然的呼吸控制,並且維持健康的免疫系統是降低誘發氣喘的重要關鍵。

運動活動

Photo by Bruno Nascimento on Unsplash

運動並非是氣喘禁忌,有時候透過適度的體能活動有助於增強肺部功能,降低氣喘發作的機率,只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 游泳 、快走)並做好運動前的準備( 熱身運動 、備妥預防性用藥),避開容易誘發氣喘因子的環境條件下活動,並且在運動時保持放鬆的心情勿過度興奮。

計畫旅行

在計畫旅行時,氣喘患者需特別注意自身狀況的調適與環境變化的潛在危害,務必攜帶足夠的藥物及相關醫藥處方文件,以備不時之需,同時,應事先了解目的地的醫療資源分布,確保緊急情況下能及時獲得協助,入前往高海拔地區或極端溫度的環境,建議預先諮詢醫師並調整藥物使用方案。

氣喘發作不焦慮

氣喘發作時,呼吸急促、胸口緊繃的感覺常讓人恐慌,但「 慌張 」反而可能讓症狀加劇!其實,保持冷靜才是緩解氣喘發作不適的關鍵。尤其,遇到急性氣喘發作,更需要以冷靜地方式遵循專業醫師提供的標準處理流程,才能有效地穩定病情。

平時應與醫師討論個人化的「 氣喘行動計畫 」,清楚了解緊急狀況發生時的用藥時機與就醫標準,其實,只要正確應對,氣喘發作並不可怕,掌握正確的治療步驟,就能有效控制症狀,讓呼吸重回平穩狀態。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一:破除氣喘迷思、做好控制讓你的氣喘不發作

參考資料 二:不只空污誘發孩童氣喘室內因子同樣危險

參考資料 三:端坐呼吸: 原因、處理、條件等。

參考資料 四:過敏跟免疫力有關?過敏體質怎麼改善?

參考資料 五:認識氣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