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在深夜莫名心悶?是否在壓力下情緒無法自控?其實,負面情緒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當工作不順、人際出狀況、生活節奏過快、壓力無法負荷,我們大腦當有危險發生會自動啟動保護機制,釋放憂鬱、焦躁、易怒等反應,讓你去注意到自己這些情緒警示,這些也都是負面情緒在提醒我們:「你需要關注自己了。」
但問題是,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與負面情緒共處,導致情緒爆炸、關係失衡、甚至引發身心疾病。作為一位心理諮商師,我希望帶你全面了解負面情緒的形成、影響與調適方法,陪伴著你一起回到心理平衡狀態。如果你已經嘗試過很多方法但仍感到無力,請試著相信專業協助可以嘗試跟以往不同的方式「最準心理諮商所」就是你情緒修復路上的夥伴。
負面情緒的成因與影響
負面情緒從何而來?
負面情緒並不是無來由地出現,它往往源自我們內在深層的感受或外在環境的刺激。童年經驗中若曾有過被忽視、責罵、缺乏安全感等過往經歷,這些未被理解的情緒可能在成長後以焦躁、易怒、退縮等負面情緒形式浮現。此外,人際關係的衝突、工作壓力、學業挫折或家庭失衡,也可能讓人累積大量情緒能量卻無處釋放。甚至連天氣陰晴變化、女性經期荷爾蒙波動、血糖波動過大等生理因素,也能使人情緒波動,產生莫名的煩躁、悲傷或無力感。了解負面情緒的根源,是我們開始調適情緒、照顧心理健康的重要第一步。唯有面對它、理解它,才能從根本改善情緒循環。
負面情緒對我們的身心做了什麼?
當我們長期處於負面情緒中,身體會產生過多的壓力荷爾蒙,導致免疫力下降、心跳加速、睡眠品質變差,甚至演變為慢性病。此外,情緒壓抑可能讓人對人生失去希望,形成社交退縮、過度自責、情緒麻木等狀態。
負面情緒並非軟弱的象徵,而是內在的一種信號,我們若忽略它,就可能錯過照顧自己心理健康的黃金機會。

(圖片來源:Photo By: Kaboompics.com on pexels)
三大策略試著調適與看見負面情緒
一、刻意覺察:你有情緒,不代表你就是情緒
你知道你正在生氣,但你不等於在憤怒。這是處理負面情緒的第一步——學會觀察情緒,而非被情緒牽著走。每天花 5 分鐘檢視自己的情緒,例如:「我今天為什麼焦躁?它來自哪個事件?那個事件背後的核心價值是什麼?」這種練習會讓你更能掌握情緒節奏,而非無意識的反應。學會讓情緒來也讓它走,不批評、不抗拒。當你用接納的態度去看待負面情緒時,它反而會如同海洋潮汐般更快的潮起潮落退去。
二、重建連結:把情緒說出來,壓力才會消風
情緒需要出口,否則會變成心裡的垃圾。選擇一位你信任的對象,說出你心中的困擾。這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讓自己「被聽見」。負面情緒在語言中被轉化、被看見,也是一種自我療癒。
不想和人說也沒關係,你可以用寫的。每天睡前寫下 3 件讓你不舒服的事情,然後試著寫出它帶給你的感受。這不只是情緒的排毒,也是與內在的深度對話時刻。
三、行為轉換:用動作調整情緒化的腦袋
當負面情緒來襲,你越坐著不動,它就越抓緊你。行動能喚醒腦中不同區域,打斷負向迴圈。以下是幾個行為建議:
- 去戶外曬太陽 15 分鐘
- 把房間打掃乾淨,丟掉許久一年以上沒用的雜物
- 聽你從國中就喜歡的那首老歌
- 深呼吸 10 次,試著將注意力放在「吸氣」這個動作上
情緒調整行為帶來的好處
調整情緒行爲的建議 | 對應的正向效果 |
去戶外曬太陽 15 | 補充維生素D,提升好心情 |
整理居家空間,丟掉雜物 | 清理環境=意象化的整理內心,減少焦躁感 |
聽一首讓你有愉快回憶的老歌 | 音樂啟動愉快回憶,轉移情緒焦點 |
深呼吸 10 次,專注於 | 減少交感神經活性,幫助大腦冷靜下來 |
這些簡單的改變,能讓負面情緒不再盤踞你的大腦。

(圖片來源: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
當以上情緒自救還是無效,請讓專業協助你
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被負面情緒控制,甚至影響到工作、人際或睡眠,那就代表你需要更多的支持系統。
當你做什麼都沒有感覺時,那不是懶惰,而是情緒枯竭
有時候我們誤以為「我只是懶」,其實那可能是負面情緒累積已久的結果。你可能開始對平常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無法專注,甚至覺得每天醒來都只是勉強撐著過完一天。這些都是情緒耗竭的信號,代表你的心理已經在超負荷運作。
當你無法好好睡覺、吃飯、思考,這就是警訊
當負面情緒嚴重到長時間干擾到基本生理功能,例如失眠、食慾不振、持續腦霧或情緒低落,那已不只是短暫的心情不好。身心是一體的,情緒若長期無法被妥善處理,就會開始在身體上發出訊號。這時候,比起繼續硬撐下去,尋求外部支持是更成熟且健康的選擇,不要再獨自面對情緒風暴,讓我們成為你走過轉折期的夥伴。

(圖片來源:Photo by cottonbro studio on pexels)
積極面對負面情緒,是你給自己最好的照顧
負面情緒不是敵人,而是你內在真實感受的聲音。與其壓抑、逃避,不如學習與它共處,甚至從中獲得成長的力量。
透過覺察、表達與行動,你能逐步找回心理的彈性。而當你願意跨出那一步,尋求專業協助,你也正走在療癒自己的路上,面對負面情緒,別急著變好,而是誠實地「與自己同在」。
✨ 如果你正在尋找值得信賴的心理支持系統,「最準心理諮商所」致力於提供安全、溫暖且專業的對話空間,陪你一起理解情緒、重建內在秩序。我們在這裡,等你準備好,踏上更靠近自己的旅程。
參考資料 1:Negative affectivity 消極情感
參考資料 2:Negativity bias 消極偏見
參考資料 3:汤冬玲; 董妍; 俞国良; 文书锋. (2010).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一个新的研究主题. 心理科学进展 , 18(4), 598-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