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Lucia Macedo on Unsplash

許多人以為只要長痘痘、變胖或月經不順,就是內分泌失調,但內分泌系統的運作十分複雜,無法用單一症狀來判斷,你正在擔心自己是否有內分泌失調問題嗎?面對內分泌失調改善的方法有什麼?該如何應對?

此篇文章由婦產科整理撰寫,如內分泌失調常見的原因,3 個從日常習慣開始進行內分泌失調改善,幫助有困擾的你,從根本改善內分泌問題!

內分泌失調是哪裡出了問題?

內分泌失調是什麼?

內分泌系統是人體內的循環網絡,由許多腺體組成,例如:甲狀腺、腎上腺、胰臟、下視丘、腦下垂體等,負責產出荷爾蒙及調節激素,與身體各種生理機能密切相關,因此維持良好的內分泌平衡,對新陳代謝及生長發育來說都非常重要。反之,當內分泌系統任一環節出現異常時,即會引起各種不適症狀與內分泌疾病。

內分泌失調容易出現的症狀?

常見症狀可能原因
經期不順( 女性常見 )•壓力、環境荷爾蒙
•雌激素、黃體素分泌異常
慢性疲勞( 又稱腎上腺疲勞 )•長期壓力使皮質醇分泌異常
•伴隨嗜糖與咖啡成癮
情緒低落•經期不順、慢性疲勞、甲狀腺機能異常(低下或亢進)導致
體重異常•甲狀腺機能亢進導致食慾大增但體重下降
•甲狀腺機能低下則會導致代謝變慢,造成體重增加
膚況欠佳•雄性激素(睪固酮、DHT)過多刺激肌膚中的皮脂腺,分泌過多油脂

3 個內分泌失調常見原因

(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男女都有可能出現內分泌失調,其造成的原因相當廣泛,可透過以下初步判斷自己是否有內分泌失調問題:

作息不正常、生活壓力大

經常熬夜、睡眠品質不佳、飲食不均衡、缺乏運動等,都會影響內分泌平衡,因此務必維持良好生活習慣;若是長期又處於工作或生活壓力過大環境,不斷刺激皮質醇(壓力荷爾蒙)分泌,長期下來會導致皮質醇分泌下降,過程中都可能會引發焦慮、憂鬱、免疫失調、慢性疲勞等內分泌失調症狀。

先天遺傳、環境荷爾蒙

有些內分泌相關的疾病可能與家庭遺傳有關,如:遺傳性甲狀腺疾病及第二型糖尿病等,都可能因為先天遺傳而爆發;現代生活中也充斥著許多環境荷爾蒙,像是:戴奧辛、清潔劑、化妝品中都有環境荷爾蒙存在,長期接觸環境荷爾蒙也會干擾內分泌系統運作,進而導致內分泌失調。

藥物使用、疾病或手術

某些藥物可能會干擾內分泌系統的正常功能,例如某些抗生素、心血管藥物、抗憂鬱藥、安眠藥等。而部份疾病和手術也會影響內分泌器官的功能,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多囊卵巢綜合症等。如自己沒辦法判別是否為潛在內分泌失調,也可至婦產科預約詢問。

內分泌失調改善怎麼做?從 3 個日常習慣做起

(Photo by Maryjoy Caballero on Unsplash

如發現自己有內分泌失調相關症狀,建議立即尋求醫師或諮詢婦產科,治療方式多以藥物或改變生活方式同步進行:

內分泌失調改善方法 1:調整飲食

除維持均衡飲食的 6 大類食物外,可以多補充這些食物如:綠色蔬菜(富含膳食纖維及植化素,有助於維持消化道健康及內分泌平衡)、新鮮蔬果(以補充維生素 A、C、E 等豐富營養素)、深海魚類(除含有豐富蛋白質,更富含 Omega-3,是優質的脂肪來源,有助維持心血管健康、減緩發炎反應)

內分泌失調改善方法 2:調節壓力

每個人舒緩壓力的方式都不盡相同,找到適合自己調節壓力的方法,對維持內分泌平衡、舒緩自律神經很有幫助;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或是透過聽音樂、按摩、瑜珈等方式,釋放生活中的壓力,幫助放鬆身體,以擁有充足睡眠;也應避免吸煙和過度飲酒,維持荷爾蒙穩定。

內分泌失調改善方法 3:減少接觸環境荷爾蒙

多留意生活中會接觸到的環境荷爾蒙,避免頻繁使用可以預防內分泌干擾的情況,如:使用玻璃產品代替塑料製品,出門攜帶環保筷、環保吸管,減少使用塑膠餐具,多喝水、多吃綠葉蔬菜、減少罐頭食品或加工品,勤洗手、保持室內空氣清新,以降低人體接觸塑化劑的機會。

內分泌失調改善能完全根除嗎?定期檢測幫助你

(Photo by siriwan arunsiriwattana on Unsplash

內分泌失調改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未即時解決,可能延伸出不同大小問題,想徹底根除內分泌失調,至少需要 3 ~ 9 個月時間,實際長短則視個別情況有所不同,完成後也需維持日常生活習慣避免症狀復發。

如有內分泌失調困擾,或不確定自己有沒有內分泌失調,都可先至婦產科電話預約諮詢, 婦產科擁有多項功能醫學檢測服務,能定期檢驗內分泌失調改善系統,安排一對一客製化療程,帶你了解內分泌失調的根本原因,並提供專業療程,幫助維持內分泌平衡。

資料來源:

搞懂內分泌系統―別讓荷爾蒙作怪!

代謝症候群

到處都有環境荷爾蒙,危機四伏! 如何減少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