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氣候潮濕,使得家中的濕度很容易就過高,導致容易出現塵蟎、黴菌,若長期處在這樣的環境下,容易導致身體不適,甚至影響生活與睡眠品質,大多數家庭都會備有除濕機,以減少家中水氣。

但你知道嗎? 其實家裡不是一昧除濕就好,不論是太濕或太乾,都不是一個適合生活的環境。

本文將帶你瞭解室內最佳濕度到底多少才合適? 室內濕度對人的影響有多大? 又該如何保持家中持續在適當的濕度呢

保持適當室內濕度並不難,跟著做一同打造舒適生活空間 / Photo by Braden Burson on Unsplash

濕度的定義?多少最合適?

最適濕度

在特定溫度下空氣中的水分含量為相對濕度,而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分是會隨溫度改變的,
也因此溫暖的空氣能夠容納的水蒸氣含量也更多。相對濕度取決於室外濕度、空調系統、或其他加熱、冷卻的設備,房屋內的人呼吸也會釋出水分。

由於相對濕度的多寡一大重點為溫度,當冷空氣被加熱時,相對濕度會下降,在降溫時會去除空氣中的水分,當水分蒸發則為增加空氣中的水分。

室內濕度通常取決於個人洗好,但若長期處在較高的濕度,對建築物或對人的影響都不好。相對濕度通常建議維持在 30-60%,當相對濕度超過 60% 時,可能會有潮濕問題,容易使塵蟎、黴菌開始不斷繁殖;當相對濕度低於 30% 時,環境太乾則容易使人感到眼睛乾癢或鼻塞。

由於一個家裡不同地方的溫濕度可能落差很大,可考慮在家中各個房間裝設壁掛式溫濕度計,持續計算家中的相對濕度數值。

濕度來源

室內濕度的來源非常多樣,房屋建築的牆面、地板也會吸收並釋放水分,同時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活動也會為空氣添加濕度,像是人體的呼吸與排汗、煮飯或燒開水時產生的熱氣、或是洗澡所釋放的水蒸氣,都會累積大量的水分到空氣中,使室內濕度上升。

室內濕度高低的影響

室內濕度不論太高或太低對人的影響都不好,保持適當濕度很重要 / Photo by Nipun Haldar on Unsplash
(室內濕度不論太高或太低對人的影響都不好,保持適當濕度很重要 / Photo by Nipun Haldar on Unsplash

濕度太高

當潮濕的空氣接觸到溫度較低的表面時,家中便會出現冷凝與反潮的現象,使空氣中的水分凝結在表面是形成液體,像是窗戶上會開始出現凝結的水珠、窗框或窗台會有一灘水,使室內濕度上升。冷凝會對家中房屋的結構造成嚴重損壞,尤其是窗戶周圍的板子以及木頭表面是最容易吸收水分的材料。

空氣中的濕度無法完全消除,我們需要濕度保持舒適健康的室內環境,但當濕度太高時,冷凝的問題可能導致家中建築結構開始出現破裂、油漆剝落、木框架腐爛等問題,黴菌、細菌、塵蟎也會開始不斷生長,特別是布織物、縫隙、角落。

濕度太低

若家中濕度太低,在冬季太乾燥感到不適,會使的嘴唇乾裂、皮膚乾燥、喉嚨痛、呼吸困難、產生靜電,可考慮使用加濕器來調整各個房間的濕度,或是購買植物放置家中。

植物具有蒸散作用,從根部吸收水分,透過莖部向上書送到葉片,最後透過葉片的孔隙散發到空氣中,因此能夠增加家中空氣中的濕氣,若花盆放於裝滿鵝卵石和水的托盤上或是玻璃、透明塑膠罩下,也更能夠增加植物周圍區域的濕度。

如何保持家中濕度?

透過日常生活習慣搭配除濕機,能大量減少室內濕度 / Photo by Gabrielle Maurer on Unsplash
(透過日常生活習慣搭配除濕機,能大量減少室內濕度 / Photo by Gabrielle Maurer on Unsplash

家中濕度來源相當多,不論是漏水、洗澡、煮飯都會增加室內的濕度,想要解決潮濕問題,重要的便是從濕度產生的源頭開始,以下提供各種控制家中濕度的不同方法

減少水分產生

為了讓家中濕度不要持續升高,盡量避免在室內掛大量的衣服,因為衣服乾燥過程中會釋放大量水分,洗完澡後可將地板擦乾,搭配電風扇烘乾,避免濕氣長時間滯留。

此外,定期檢查水管、屋頂、牆壁是否有漏水問題,並及時修復,浴室及廚房可使用排風扇去除烹飪時產生的濕氣。同時也可在櫃子裡擺放乾燥劑或除濕盒,幫助吸收水氣,避免家具發霉。

保持室內通風

天氣晴朗時可開窗保持通風,房間門也可打開促進空氣流通,確保屋內有新鮮空氣來源並且可排出家裡多餘濕氣,讓室外乾燥的空氣流入室內,若長期無通風,可能讓暖濕空氣進到屋內的牆壁、天花板,造成房屋結構損壞。

若窗戶上的冷凝是長期存在於家中的問題,可移走窗台上的物品、擺設,會阻礙空氣流通與濕氣移除,也可將牆壁邊的沙發、書櫃移開,改善低溫外牆附近的空氣循環,降低冷凝的可能性。

使用除濕機維持室內濕度

當室內濕度過高,尤其是反潮現象發生時,不同於在反潮前開窗通風,此時則是關閉門窗開啟空調或使用除濕機,清除空氣中多餘的水分,搭配電風扇使用,除濕效果更升級,需定期清潔除濕機的水箱,避免細菌滋生。

除濕機的位置壁面放於牆邊或角落,除了讓空氣較不流通外,也會影響除濕機本身的散熱功能,選購時可依照使用空間大小挑選,才不會因除濕力太小讓除濕機負擔太大,或是因除濕力太強導致過於耗電,在機器品質上可選購具有驗證標籤、以及能源效率標示 1 級與有濕度控制的除濕機,更加節能省電。

類別問題解決方法
濕度太高– 窗戶出現水珠、反潮、冷凝- 房屋結構損壞、油漆剝落- 黴菌、細菌、塵蟎滋生– 減少水分來源- 保持通風- 使用除濕機、空調
濕度太低– 嘴唇乾裂、皮膚乾燥- 喉嚨痛、呼吸不適、靜電問題– 使用加濕器- 擺放具有蒸散作用的植物- 植物底部托盤放水保持濕度

除濕方法超簡單,搭配適當設備更是事半功倍

保持適當室內濕度並不難,跟著做一同打造舒適生活空間 / Photo by Braden Burson on Unsplash
(保持適當室內濕度並不難,跟著做一同打造舒適生活空間 / Photo by Braden Burson on Unsplash

保持適當的室內濕度相當重要也具有許多益處,不僅可以保護房屋結構,避免產生裂痕、損壞,還能維持屋內環境整潔,減少細菌、塵蟎滋生,同時維持自己的身體健康,並擁有良好的睡眠,讓自己生活在一個舒適的環境。

控制家中的濕度其實並不困難,最重要的便是從濕氣產生的源頭開始處理,最基本的檢查家中任何地方是否有漏水問題,若有的話立即修繕,洗完澡立即將地板擦乾,並搭配電扇風乾

,有助於降低濕氣滯留於空氣中。

當天氣溫暖晴朗時,可打開家裡門窗,使空氣對流通風,但若濕度以太高導致反潮現象發生時,則建議關閉門窗,打開除濕機去除家中濕氣。

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搭配除濕設備,相信一定能保有家裡舒適的生活空間。

參考資料 1:What are the main ways to control moisture in your home?

參考資料 2:Thermal Comfort (Relative Humidity (RH) and Air Temperature

參考資料 3: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for Indoor Plants

參考資料 4:Humidity and Houseplants

參考資料 5:Humidity

參考資料 6:家居除潮攻略:5 招有效防濕

參考資料 7:天氣濕冷!除濕機「放 3 處」更有效率 小小 1 動作還可年省 8%用電量

參考資料 8:避免冷凝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