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三大法夯什麼?每種有優缺點

近年來「低碳飲食」、「代餐減重法」與「生酮飲食」成為熱門的減重關鍵字。無論是社群討論、門診諮詢還是減重經驗分享,這三種飲食法經常被拿來比較。但每種方法都有其原理與風險,若不了解就貿然執行,反而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

減肥不是「跟風」,適合才是關鍵

專家提醒,這三種飲食方式各有特色,效果也因人而異。關鍵在於:選擇自己可長期執行的方式,並了解可能的副作用或執行細節,才是健康減重的正確方向。

低碳/減醣飲食:穩定血糖、改善體質

低碳飲食是目前專家最推薦的方式之一。鄭瑞德醫師指出,許多肥胖患者常攝取高油、高鹽與高精緻澱粉,低碳飲食能有效打破這樣的飲食惡習,促進脂肪燃燒、穩定血糖。林建輝營養師補充,建議控制碳水在每日50-130克,搭配高纖蔬菜、優質蛋白及好油脂,不僅能增加飽足感,也維持腸道健康。

我藥行銷瑞瑞藥師則從個人經驗出發,身為多囊性卵巢患者,因為胰島素阻抗,身體對碳水特別敏感,容易造成血糖波動大、荷爾蒙失調、體重增加的惡性循環。減少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能有效控制食慾和體重,也能進一步預防代謝症候群與糖尿病的風險。

我藥行銷洪瑞德藥師進一步指出,因此低碳飲食對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尤其有幫助,可穩定荷爾蒙與血糖,打破體重上升的惡性循環。另外低碳並非「零碳」,仍需適量攝取天然碳水(如糙米、燕麥),避免攝取加工糖與飲料,並注重飲食均衡。

代餐減重法:簡單方便,但不宜長期依賴

在忙碌生活中,準備健康餐點成為許多人的難題,這時「代餐」成為減重者常見的解決方案。代餐產品如奶昔、棒狀營養品,設計上強調低熱量、均衡營養,能幫助控制每日總熱量攝取,短期內有助於體重下降。鄭瑞德醫師指出,代餐提供一種快速且標準化的熱量控制方式,對於一時無法自備三餐的上班族相當便利。

然而,選擇代餐產品時需特別注意其成分與營養比例。林建輝營養師建議,理想的代餐應每份含有15至20克蛋白質、5克以上膳食纖維,並補足基本微量營養素,才能維持代謝與飽足感。若產品糖分過高、蛋白質含量不足,不但可能影響血糖穩定,還會導致飢餓感與進食慾望增加,反而與減重目標背道而馳。

我藥行銷瑞瑞藥師也分享個人經驗指出,有些代餐糖分含量偏高,對血糖控制不佳者(如糖尿病或多囊性卵巢患者)可能造成負面影響。她特別提醒,代餐最多僅適合取代一餐,其他兩餐仍需攝取真實天然食物,例如富含纖維的蔬菜、優質蛋白質與未精製的全穀類,以維持整體營養均衡,避免因營養不足而引起便秘、疲倦等副作用。

我藥行銷洪瑞德藥師總結,代餐應視為短期過渡工具,而非長期依賴的飲食方式。當體重初步控制後,建議逐步回歸正常飲食模式,建立多樣化、可持續的飲食習慣。若過度仰賴代餐,不僅可能影響腸道健康,還可能削弱對天然食物的喜好,增加未來復胖風險。

生酮飲食:燃脂雖快,但風險高

生酮飲食因其快速燃脂的效果,在減重社群中備受推崇。它的核心原理是將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取量壓低至20至50克,讓身體轉而依靠脂肪產生的酮體作為主要能量來源。這樣的代謝轉換雖可迅速驅動脂肪燃燒,但也伴隨潛在的健康風險,特別是在未經監督的情況下執行時。

林建輝營養師指出,生酮飲食初期常出現所謂「酮流感」症狀,包括頭暈、疲勞、便秘、腸胃不適等,這是身體適應酮體代謝的暫時反應。此外,因高脂肪攝取比例達總熱量的70%至75%,部分執行者可能出現血脂異常,甚至膽固醇上升的問題。

鄭瑞德醫師進一步強調,生酮飲食雖有明顯減重效果,但不易長期維持,若執行方式不當,可能導致酮酸中毒、電解質失衡等併發症,對腎臟功能造成壓力。我藥行銷瑞瑞藥師也以自身經驗提醒,雖曾短期嘗試並取得不錯成效,但要維持酮體狀態須高度自律,且每日碳水攝取必須精確控制,非常考驗執行者的飲食規劃能力。

我藥行銷洪瑞德藥師提醒,生酮飲食不適合所有人。特別是有腎臟病、糖尿病、高血脂或心血管疾病風險者,若未經專業醫療評估就貿然執行,恐導致病情惡化。即使是健康族群,也應在營養師或醫師的監督下進行,並定期檢查腎功能與血脂、電解質等指標,確保生理負荷在安全範圍內。

保健品有加分,但飲控運動才是重點

除了飲食法選擇外,許多人在減重期間也會搭配保健食品輔助。我藥行銷 小花藥師指出,保健品並非魔法,但若能根據個人狀況選對機轉,確實能提升減重效率與穩定度。

將常見瘦身保健品主要為2大機轉:

阻斷吸收型:例如白腎豆、甲殼素、仙人掌纖維,透過抑制澱粉分解酵素或吸附脂肪,減少多餘熱量被吸收,對於碳水攝取量高、外食族特別有幫助。

促進燃脂型:包含綠茶萃取、左旋肉鹼、非洲芒果籽、柑橘多酚等,透過提升代謝率、增加脂肪氧化或干擾脂肪合成,適合基礎代謝偏慢、卡關的減重者。

我藥行銷 小花藥師提醒:「瘦身成功不只靠少吃與運動,更要照顧身體代謝的平衡。選對補充方向,才能走得輕鬆又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