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私密處健康意識逐年提升,陰道微環境穩定成為關鍵關注。藥師游佩雯指出,健康陰道環境約為pH 4,乳酸主要來自陰道上皮與乳酸桿菌,兩者共同維持酸性環境。細菌性陰道炎可透過抗生素、補充賀爾蒙、酸性灌洗及益生菌等方式處理,近年研究發現CST I型捲曲乳桿菌有助重建良好菌相。乳酸桿菌能產生過氧化氫及抑菌素,有助抗感染與調節免疫。選用益生菌時,應參考實證等級與菌株研究,提升保健安全性。微菌叢亦與全身健康日益相關,成為新興研究趨勢。

文|郭家和

女性私密處健康受重視 微環境關鍵在乳酸

現在女性對私密處健康保健的觀念逐年進步,與女性陰道健康有關的微菌叢相關研究也成為關注焦點。游佩雯藥師在社群發文指出,健康的陰道環境通常呈酸性,pH值大約落在4左右,而穩定這一微環境的關鍵在於乳酸。陰道內乳酸主要來自兩個來源:一是陰道上皮細胞本身,二是陰道微生物群中的乳酸桿菌。

陰道上皮透過肝醣代謝乳酸的過程,受雌激素調控,因此女性一生之中,隨著荷爾蒙變化,陰道環境也會有所波動。同時,游離在陰道腔內的肝醣,也會被乳酸桿菌藉由乳酸去氫酶轉換為乳酸,共同維持局部酸性。

細菌性陰道炎發生後可補充益生菌?不只可以殺死壞菌

游佩雯藥師表示,乳酸桿菌在陰道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過去這類菌叢稱為「好菌」,與致病菌如加德納菌(Gardnerella)相對。在好菌佔優勢的情況下,不僅能提升私密處局部乳酸濃度,乳酸桿菌還會分泌過氧化氫、抑菌素,可調節免疫發炎反應。眾多研究證實,這樣的微菌叢菌相生態,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風險,對私密處健康有正面幫助。近年《Nature》及其他頂尖期刊上,亦有大量論文探討乳酸桿菌與陰道健康的密切關聯。

游佩雯藥師指出,針對常見的細菌性陰道炎,現行臨床處理方式可大致分為四類。首先是給予抗生素,旨在消滅壞菌,但反覆使用可能導致抗藥性問題加劇。其次是補充賀爾蒙,特別是在雌激素缺乏情形下,醫師可能會透過處方幫助恢復正常生理機制。第三是直接降低陰道pH值,例如市面上已有乳酸灌洗的非處方產品,藉由「缺酸補酸」的方式改變陰道環境,但灌洗也可能影響菌叢穩定性。第四則是補充私密益生菌,目前文獻最多的是屬於CST I型態中的捲曲乳桿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而非陰道原生菌株如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亦有相當多研究報告。

從目前的研究來看,乳酸桿菌透過口服、陰道專用劑型或國外研究中的陰道微生物移植(VMT)等方式,可幫助重建良好的陰道微環境。乳酸桿菌對於搭配抗生素殺死壞菌後的重建陰道微環境有正面幫助,有些同時對念珠菌感染有益處,可減少反覆感染發生,也可以維持自然健康。

功能性益生菌研究興盛 挑選益生菌應注意實證等級 

游佩雯藥師提醒,益生菌作為輔助治療的保健角色時,必須特別注意實證文獻與實證等級。如目前AEProbio資料庫針對加拿大、美國、英國常見益生菌組合的實證力道分為I、II、III級。但實證資料會隨著新研究持續累積而更新,提醒消費者選擇時應以菌株實證作為主要依據,才能在保健過程中更為安心。

功能性益生菌近年相關研究成果豐富,實證顯示微菌叢型態可能與全身健康有關,游佩雯藥師指出,現今包括骨質、大腦健康和益生菌的關係也成為熱門研究領域,除了從日常健康飲食以維持良好菌叢,針對個別情況的菌叢調整也將成為未來預防保健的新興方向。